每日关键词:画家的故事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位画家,原本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突然有一天抛妻弃子抛弃工作抛弃一切,跑到巴黎去画画,仅仅只是为了画画而已,没有外遇,没有更迷人的事业,没有世俗的诱惑。
这是一个抛弃一切也要去画画的画家。
今天,我在《黑客与画家》中读到另外一个关于画家的故事。他似乎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反面版本,但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今天先分享一下这个故事的开端。
保罗·格雷厄姆,1964年出生在匹兹堡,父亲是设计核反应堆的物理学家。
从很小开始,格雷厄姆就喜欢上编程,不过他还喜欢很多东西。
中学时,他喜欢写小说。
在康奈尔大学,他主修哲学,但后来发现哲学很难,于是,研究生阶段,他去哈佛大学计算机系学习人工智能。
过程并不顺利,他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看到显著的进展,因此,对学术感到灰心,博士读到一半,他开始去哈佛艺术系旁听。
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他参加了罗德岛设计学院暑期班,学习绘画课程,梦想成为画家。
于是,暑期班之后,他继续前往欧洲,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继续学习画画。
在钱花的差不多了以后,没有办法,他只能回到美国,那时是1992年。
梦想成为画家的他,在往后的两三年里,一直在动荡中度过。住在纽约一间很小的公寓里,收入低且不稳定,经常入不敷出,只能接一些编程的活,赚一些生活费。
终于有一天,格雷厄姆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决定不当画家了,我首先要彻底解决自己的收入问题。”
1995年,他找到学生时代认识的朋友罗伯特·莫里斯,希望合作写一个软件赚钱。莫里斯也是个很厉害的黑客,他在1988年编写了历史上第一个蠕虫病毒。
那时,正值世界上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网景上市,整个市场都在为互联网概念癫狂。
格雷厄姆就想,如果这个设想是对的,也就是未来大家都能在网上购物,那么就需要有人为商家开发软件。
于是,他决定开发一个帮助人们搭建网店的软件。
时值莫里斯正在麻省理工攻读硕士,只有暑假有空,于是,格雷厄姆搬到莫里斯公司,写出了产品原型。
经过不断调整,Viaweb产品原型初步完成。
接下来,格雷厄姆找到自己的美术老师的丈夫——一位律师,同意资助1万美元,他们拿着这笔钱购置了一台服务器,继续完善。
8月份,他们做出了可上线的Demo版本。
10月份,他们前往纽约,向两位天使投资人展示,希望能筹集到5万美元。因为两位投资人都很感兴趣,他们最终筹到了10万美元。
12月,Viaweb正式开始发展客户。
1996年夏天,他们得到第二轮天使投资80万美元。
1996年圣诞节,他们的客户总数达到70家,一年后又增长了5倍。
1998年,雅虎以4900万美元收购了Viaweb。
就此,是这位画家前半部分的故事,至少到这里,他不用再为生计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