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步骤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猪哥亮 / 文
培养独立的孩子几乎是每位家长的愿望,毕竟孩子总要长大融入社会,即使在未成年阶段,父母也不可能寸步不离的陪伴。但是当孩子具备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时候,家长真的会高兴吗?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朋友两口子有一位15岁的女儿。女儿跟同学约了某天晚上去听演唱会。但是这天晚上呢,正好是朋友家庭聚会,七大姑八大姨欢聚一堂。朋友家是非常注重大家庭文化的。女儿之前在家庭聚会也总是非常开心,和她的表哥堂妹等同辈非常聊得来,也很受长辈喜欢。当女儿告诉父母要去听演唱会的时候,马上遭到了反对。理由是“家庭优先”。
朋友的女儿却完全无视父母的要求,当面给同学打电话,确认要去演唱会。朋友很生气呀,说“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听话,全家人都一起聚会,怎么就你一个人搞特殊,人家怎么想你!”女儿的回答也毫不相让,“我自己的时间自己都不能做一点主吗?”朋友火了,甩出一句:“家庭聚会你必须一起。”女儿也火了,“就算你逼我去,去了我也不讲话!”
两难的放权
很多父母把家庭经营得特别好,孩子也教育得很好。如果是在单位工作,你把事情做好,随着时间推移经验增长,应该升职才对。但是在家庭里却恰好相反,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感觉权力越来越少,有时候感觉好像被“解雇”了。
有些家长会抱怨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其实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也意味着他们越来越喜欢掌控自己的生活。越是不愿意“退位”的家长,越容易激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不愿意改变对孩子巨细无遗的管理方式,看上去似乎保住了权威,孩子依然在家长发怒的时候不情愿地说一句“好,我听你的”,但是一旦有机会,孩子会第一时间打破这种无奈的承诺。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坏孩子,相反,是他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增强的自然结果。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情绪管理、自律、自我驱动力、责任感都有好处。因此也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表现、将来拥有更好的职业生涯。
但是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独立自主万一做错事怎么办。所以一方面希望孩子独立,当孩子真的要独立自主的时候,又用“不听话”来打压。
自主的范围
根据《孩子自驱力》作者,神经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迪克雷德的观点,家长应该把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做决定的权力交还给青春期的孩子。他认为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就毫不参与、放任自流。父母照样可以保持权威,只是这种权威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而不是让孩子畏惧的霸道和控制。
威廉姆认为,懂得培养孩子自主权的父母,能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不但孩子不会胡乱作为,相反,像抽烟、喝酒、怀孕、堕胎、打架等行为在懂得自主的孩子中几乎看不到。自主的孩子,更懂得自爱。
培养自主的孩子可以考虑两个步骤。首先,建立和年龄相适应的家庭规则。在制定的时候,部分规则要拿出来讨论,让孩子参与制定。培养孩子制定规则的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这样他们才会有主人翁精神,而不是对所有规则死记硬背被动遵守。
第二步,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逐渐孩子也拥有修改和打破之前规则的权力。这一步会很有挑战性。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应该是每个青春期孩子的必修课。在完全独立自主之前,他们必须培养起这种能力,知道规则意味着责任,遵守和打破规则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常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他们叛逆的不是父母老师,而是僵化过时的规则和事无巨细的控制,他们需要一些自主权、一些自由、一些独立的空间。一旦孩子掌握了自主的范围,他们的自律性会变得非常好,对于不该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家长命令,因为他们早就对自己说“不”了。
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
但是万一孩子过于自信变得自以为是怎么办?万一孩子想做的和家长想要他们做的完全相反怎么办?万一孩子不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好的怎么办?家长难道眼睁睁看着孩子做错误决定不管吗?
这是很多家长都有的担忧,也成为了不愿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的理由。但是,夺走孩子做决定的权力,更加不可能培养起孩子学会做出好决定的能力呀!而且,有两点家长必须知道:1,家长没办法让青春期的孩子喜欢他们不喜欢的东西;2,也没办法让孩子不喜欢他们喜欢的东西。
孩子的确可能做出糟糕的决定,希望孩子遇事都能做出完美选择不现实呀!大人也做不到,好不好!人的成长和进步,难道不需要经历困难和错误,甚至有时候会有痛苦吗?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把自主权交还给他们,而不是等到万无一失的时候再去做(实际上不可能有万无一失的时候),让孩子拥有犯错的权利,甚至有时候是不小的错误,正是在帮助他们成长。
家长学会信任孩子,孩子才会更信任家长。在现实中,越是注重培养孩子自主权的家长,和孩子关系越亲密,孩子在做选择前越喜欢和家长沟通,听家长建议。相反,越是觉得孩子没有准备好,必须自己控制孩子决定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糟糕,孩子更容易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出草率的行为。
而且,聪明的家长,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经济来源。我们不用支持孩子所有的决定。他们一些想法看上去冲动而幼稚,没错,他们有权这样去想,谁叫他们拥有让人羡慕的青春呢?他们会逐渐学会如何获得支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能够落地,也会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他们后来和女儿做了理性的沟通,并把参加家庭聚会还是和同学去听演唱会的决定权还给了孩子。并且做好了准备向亲戚解释女儿为什么没有来参加家庭聚会。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决定来参加家庭聚会,并且在聚会上玩得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