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333

2025-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5-4-2 三百三十三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语音整理

在春秋时期,孔子作为当时的学术明星,很多人都曾经向他提出过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为政”?孔子对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在本章,孔子告诉他的弟子要从长计议。这个弟子就是子夏,也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卜商,他曾经受聘出任鲁国的莒父宰。孔子告诫他,“无欲速,无见小利。”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子夏这个人有点急功好利,有时候甚至好高骛远。在《孔子家语》里评价子夏,“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世人无以尚之。”大概就是说他心胸不够开阔,遇事好钻牛角尖。

后世的荀子对子夏是嗤之以鼻,把他称之为“贱儒”。原文是这样的:“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但是孔子去世以后,子夏辞官到魏国讲学,魏文侯拜他为师,名气一度超过孔子。

我们来看文本。“子夏为莒父宰,问政。”莒父是鲁国的一个小邑。子夏去做莒父宰之前,就请教孔子,我到了这个地方以后该怎么做呢?孔子根据子夏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建议,“无欲速”,就是干啥事不要过于追求速度,施政不能急于求成。“无见小利”,就是不要只看到一些眼前的小利益。因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尤其是“欲速则不达”,现在是一个成语,尽人皆知,在日常生活中也屡屡被人引用。现在有句俗话,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明显就是“欲速”的表现。就是新官到任以后,要尽快展现自己的能力,让上级、让属吏、让百姓认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实际上老百姓并没有真正从中受益。

孔老师是这样告诫子夏的,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有时候,连孔老师自己也做不到。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啥意思呢?就是在定公14年,孔子56岁的时候,孔老师升职了,担任大司寇,并且代理国相的事务。这种情况下呢,孔子就喜形于色,他的门人提醒他说,老师,你不是说“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吗?你现在是满面春风,洋洋得意呀。孔子就说,确实有那么一句话,但是还有另外一句话是“乐其以贵下人乎?”这句话是说有机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接着孔子就诛杀了少正卯。三个月以后,市场上卖羊的、卖猪的都不敢随意抬价,男女行路也分道而走,可以说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国风气为之一新。

短短的时间内,整个鲁国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齐国坐不住了,他们认为鲁国一强大,对齐国肯定不是好事。所以必须要把孔子赶下台。于是,齐国就给鲁国送来了80个美女来腐蚀鲁国国君,离间孔子与国君的关系。

同时,孔子还开始了“堕三都”的行动。所谓“堕三都”,就是“三桓”的城墙都超标太高太厚,在鲁定公的支持下,要拆除“三桓”的城墙。结局把“三桓”都得罪光了,行动最终失败。孔子很快就被排挤出局,此后是周游列国,再也没有得到执政的机会。

所以,“欲速则不达”,这个“速”什么时候开始做,以什么样的进度来做,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做晚了,时间来不及。做早了,条件不成熟。因此说“中庸”它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