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丫鬟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披麻戴孝:真实原因细思极恐
秦可卿死后,丫鬟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披麻戴孝:真实原因细思极恐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的人处处透着古怪。公公贾珍哭得如同死了爹娘,婆婆尤氏病倒不露面,丈夫贾蓉一言不发。荣国府接到丧报,合府上下人的表现是:“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荣宁两府的主子不正常,秦可卿身边的两个丫头更古怪:秦可卿死后,丫头瑞珠“触柱而亡”,也就是一头碰死了,小丫头宝珠也挺身而出,作为秦可卿义女,披麻戴孝,去铁槛寺守墓。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寿终正寝”,秦可卿死了,瑞珠竟甘愿自杀殉主,并且是以最惨烈的方式——触柱而亡。
除瑞珠外,宝珠的行为也堪称忠义,原文说:“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
秦可卿身上到底有什么力量,让瑞珠为她做出如此惨烈之举,让宝珠披麻戴孝为她送终,并留在贾家家庙铁槛寺,为她守灵?笔者认为,瑞珠和宝珠的这种决绝之举背后,藏着秦可卿真正的家世,以及她早夭而亡的真相。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秦可卿的背景深不可测。
秦可卿在表面上的身份,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来的女儿,只是一介孤女,被秦家收养了。而实际上,秦可卿的身份,可能非常尊贵,且深不可测。
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一出场,脂砚斋就用了一句诗来形容秦家的根底——“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什么意思呢?
“未嫁先名玉”一句,化自《搜神记·紫玉》篇,在搜神记里,紫玉本是一名仙女。而这“紫玉”的名字,在《红楼梦》中,其实就是指黛玉。
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绛”,本义为红得发紫,所以紫玉,即为黛玉。因此,“未嫁先名玉”,实际正是秦家的根基,即黛玉的根基,是林家。
那么,既然秦家的根基是林家,为何秦可卿是抱养来的?秦家的“秦”是啥意思呢?笔者认为,答案就在后一句——“来时本姓秦”上。
“秦”,真正的含义不是“情”,而是秦国的“秦”。
林家的先祖,查询资料可以发现,竟是仗义执言被挖心的皇叔比干。当时比干被纣王和妲己挖心而死后,他的家族也被牵连,唯有其妻,逃到长林山中躲过一难,生下遗腹子。周武王后来赐给此子“林”姓。
也就是说,林家的家传,是比干,是先秦儒家的家风。秦家抱养的秦可卿,即黛玉,实际正是先秦儒家比干的后人。
也就是说,秦可卿是先秦儒家,真正的忠君爱民的比干的化身,她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化身。
秦可卿在红楼末世死了,代表的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死亡,实际预示的正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儒家在红楼末世没有立足之地,被逼死了。
触柱而亡:瑞珠的殉葬,为宁国府走向绝路敲响丧钟。
秦可卿之死既然是先秦儒学的死亡,那么她死之后,宁国府将走向何方?瑞珠和宝珠指明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
一个是如瑞珠一样,为秦可卿殉葬,随着焚书坑儒的大火,与美好的时代同归于尽。
所以瑞珠触柱而亡后,原文写道:“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之登仙阁。”
瑞珠和秦可卿一同停灵“登仙阁”,实际说的正是她们一同登仙了。按说瑞珠和秦可卿,都是早夭而死,不是寿终正寝,为何还能登仙,正是说的她们宁为玉碎的精神。
为何贾珍以孙女之礼殡殓瑞珠?实际表达的正是,瑞珠是秦可卿先秦儒家文化的传承者,所以以秦可卿女儿的身份殡殓她。
而瑞珠的死,是宁国府残留的忠义、谏直品格的彻底死亡。瑞珠的死,为宁国府敲响了丧钟。
未嫁女的阴谋:宝珠的真面目——四大家族灭亡的罪魁。
秦可卿死后,除了瑞珠,还有一个义女——宝珠。
瑞珠既然是秦可卿继承者,她死了,为何愿当秦可卿义女的宝珠,却活了下来?
初看,宝珠和瑞珠一样,也是忠义之士,不仅为秦可卿披麻戴孝,而且等把秦可卿安葬到铁槛寺后,原文写道:“宝珠执意不肯回家(宁国府),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
但实际上,宝珠才是秦可卿的背叛者和四大家族灭亡的罪魁祸首。
仔细分析宝珠为何要作秦可卿义女?原文说,宝珠甘愿为秦可卿义女后,接着写道:“贾珍喜之不禁,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宝珠做秦可卿义女,立马就获得宁国府小姐的称号,且是以“未嫁女”的身份。
从丫头到宁国府的小姐,这身份立马高贵了一截,这是宝珠身份进阶的第一步。
其实还有第二步,红楼时代嫁女,都有嫁入高门的传统,无论是元春还是袭人,莫不如此。
宝珠以“未嫁女”的身份哭丧,她的身份马上会迎来第二步的高生——嫁给比贾家更高的权贵。
在红楼时代,宝珠是个名副其实的人间清醒。在拿到为嫁女身份后,宝珠还用了一招,让自己比宁国府的身份更高贵。
前面说过,秦可卿是先秦儒家的化身,而宝珠作为秦可卿义女,表面上就继承了儒家的声望。但纵观宝珠的行为,她实际是披着秦可卿儒家文化的外衣,行新儒家之事。
所谓的新儒家,即程朱理学的假道学文化——名字还是儒家,但早已变了味。
程朱理学核心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而先秦儒家真情真性,比干敢于为了真理和天下苍生挖心进谏,而程朱理学的天下的核心则是“存天理,灭人欲”。
人欲是食色性也,是人之天性,不可能灭了,但为了迎合程朱正统文化,必须表面遵守儒道,背地行蝇营狗苟之事,这才能吃得开。
这就是为何,秦可卿死后,宝珠“执意不肯回家”的原因。
宝珠如果回到宁国府,宁国府是已经失去秦可卿的“真名士”的家族,留下的唯有一点真——即真的“人欲”,且不加遮掩,宁国府早已不堪入目,不入正统。
而只有追随秦可卿的儒学,做一层包装,背地里行假道学的事,这才是真的高明。,毕竟在明清时代,普天之下都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普天下的人都是披着儒家的外衣,行着苟且之事的人。大家都这样,才能吃得开嘛!
宝珠的“珠”,说文解字说是“玉”的一种。而“宝”则是从“宀(房屋)”,从“贝(货币)”,从“王(玉)”。
也就是说,宝珠是既要房屋田产,又要货币钱财,还要儒家功名的人,她才是程朱理学下,得利者的最佳打开方式。你看,宝珠身上有谁的影子?
但是这样,假道学的家国天下,没有仗义执言的贤臣真士,能支撑起天下吗?
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后的归宿只有一个——呼啦啦似大厦倾,贾是“假士人”,“史”是历史传承,“王”是王权,“薛”是雪花银。
在程朱理学下,士子是假的,史书是矫正过的历史,王权建立在蝇营狗苟之上,雪花银被侵吞一空,只剩了个皮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下场,是红楼时代家国天下的下场:秦朝之后,朝代更迭如织,焚书坑儒的后果,至曹翁时都没有消除。
这,才是《红楼梦》的真谛,才是曹雪芹的情怀!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