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一点又何妨?
01
有个朋友最近心情不太好,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前段时间还分手了,于是他在朋友圈里写: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算跟一个人在一起了,仍旧是孤独终老。因为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完全理解你所有的想法的人。遇到真爱且能相伴一生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概率也是极低的。所以不要把遇到一个人,然后跟你白头偕老,当作是你人生的必然,这真的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换做以前的我,看完之后,肯定会想:失恋也不至于灰心到认为自己要孤独终老吧?会不会有点矫情了?
曾经,“矫情”这个词总会让我联想到“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它似乎会让人变得脆弱、伤感,也显得有些无能。可是现在,我觉得“矫情”是“心声袒露”,是朋友圈的一股“清流”。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许是因为,矫情的时候,自己才更属于自己吧。
每当过节,思乡情切时,自己做饭给自己吃,便矫情地写一段:一个人在外,如果没有人在乎自己,那就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家人,冷了,就抱抱自己。
或者是失恋了,自己看了场午夜电影,出来时矫情地写下:人的一生不就像是一辆行驶的列车么,遇到的那些人也只能陪伴一段路而已,什么时候上车,什么时候下车,都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上车的人不随随便便,下车的时候不患得患失,只要车在路上跑,还愁拉不到活?
如果别人读到这段话,一定要觉得矫情了,失个恋,想个家,怎么还成哲学家了。
但如果没有这番矫情的诉说,怎么能安慰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失落感?我们已经活得够理性、够坚强了,难道在自己的面前也要有同样的伪装吗?
看起来矫情,但是这个时刻,这样的自我安慰,或许是在陌生城市里、在一段失败的感情里,给自己的一些温暖慰藉吧。
这么说来,矫情也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
当你身处压力之中,感到失落、难过、困顿时,给自己一个感性的时刻,让自己内心最脆弱的部分站到镜头前,告诉观众,我是多么不易。
喝过那么多“如何变坚强”的鸡汤,学过那么多理性思考、情绪管理的课程,我们要求自己变得无坚不摧,在人前理性、冷静,不轻易表露脆弱的一面,但其实这并不代表我们真的就足够坚强、足够理性了啊。
人有理性的部分,比如我们劝别人要看开的时候,就会特别理性。人也有感性的部分,比如自己看不开的时候,就会特别矫情。
理性的时候,思维跳动太快,几乎来不及体验情绪;而矫情的时候,你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感,遵从自己的意识,于心所想出发。
所以,给自己留一点矫情的时间吧,与内心交谈,让生活多一些“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