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十问
昨晚是新网师小学语文“家常课”的实操与实效课程的第一节课。早就久闻管建刚老师的大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12年,他曾来过我们景德镇上一节作文公开课。时隔十几年,昨天第一次听管建刚老师给我们上课,成为了他的学生,很是惊喜。
本以为管老师会和其他老师那样讲授书中的内容,可是他没有,他在上课前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你们在上课的时候有多少学生开小差呢?10%,30%,60%,80%,我们很多老师都觉得应该是10%,但是最后管老师拿出一个数据,那是华东师范大学做过的一项调查,竟然把这个数字停留在60%,60%的学生经常开小差,太震惊了。天哪,我们的课堂效率这么低,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紧接着管老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课堂错在哪里?”我也在想:是啊,课堂的问题出在哪里?错在我们的那个教学方式。管老师例举,我们平常教学中的几个现象:开火车朗读,指名朗读,一问一答,小组讨论,看似认真听课。其实很多孩子都在开小差。因为开火车读和指名朗读,都只有一个学生在读,如果火车开过去了,小孩子也不会认真听了,也不用担心再被轮到朗读了,那此时的他们就无所事事了,他们也不可能认真听讲了。那么,点名回答,如果此时举手的是20多个孩子,回答只有一个,那还有十几个同学抢不到。是不是有的学生也会沮丧,反正叫不到我,我也就不用再举手了。还有一问一答,管老师问我们,在一节语文课中,我们大概提多少个问题合适?10?30?60?80?我的答案是10个。可是管老师却说80个,有的老师甚至有一百三四十个。我听了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个提问?管老师说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推门听课数数老师上课提的问题,你也可以自己录制自己的视频课,然后再来回听课程,仔细听一听,数一下自己的课有没有这么多个提问。管老师说我们提出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是每个题目1.8秒,听到这个数据我更是震惊。
教书21年,从来没有思考过一节课提多少问题合适?自己一节课大概提问多少?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大概有多少?我们班听课的学生又大概有多少?听了管老师的课让我茅塞顿开。我们的教学要多反思自己,同时也要多关注学生。很多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讲,其实他在开小差,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个班上。那么学生一般什么时候开小差?开小差的原因是什么?又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阻止学生开小差?这成了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学生开小差是常事,一般上课40分钟,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前5-10分钟,他们是能够听讲的,然后到了10分钟之后,他们就开始做很多的动作,开始东张西望,开始漫不经心,但是到了后面做练习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可以回神来写的。当然,也有部分的学生还继续沉浸在他的世界里。
那学生为什么开小差?以我的经验,学生没有任务的时候,他无所事事的时候特别容易开小差,那怎样才能让小孩子不开小差呢?那就是要给他具体的任务,他有事可做了,自然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开小差啦!教师如何使学生有事可做呢?这就需要技巧。
管老师在他的《家常课十讲》里面有讲到习课堂。如果无法让学生的耳朵有效地忙起来,那么就让学生的嘴巴、学生的手有效地忙起来!把课堂70%的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读、背、写。老师的讲解变成讲义,让每个学生都读出来,老师的口头提问变成书面提问,写入任务单,让每个学生写起来。习课堂做了一个改变,从“大锅饭”到“承包责任制”。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上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责任田,都有他要完成的责任田。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忙着读,忙着背,忙着写。习课堂,让每个学生忙起来的课堂,习课堂,让学生没时间开小差的课堂,习课堂,每一天都这么上的家常课。
习课堂看起来很有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