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有一种悲剧叫“被卡住”

2024-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流淌

文/时光流淌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以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森林为空间背景,讲述了最后一个鄂温克游猎民族的百年孤独。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首沉郁苍凉的古歌,也是生活在大兴安岭莽莽林海中的鄂温克族在大自然中留下的壮美足迹。

作者迟子建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写这本小说是在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小说中,迟子建用精美浑厚的文字,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美得惊心动魄,敢爱敢恨,质朴悠长的生活画卷。

小说讲述了很多人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意难平的悲剧人物是伊芙琳。她让我想到蔡崇达在《命运》里说的——人生被卡住了!


伊芙琳是“我”的姑姑,老族长的女儿,她有疼爱她的父亲和两位能干有爱的哥哥。按理说伊芙琳应该是幸福的,实际上结婚之前她确实是一个幸福的姑娘。

伊芙琳的悲剧始于婚姻,更确切地说是错位的婚姻。

伊芙琳的父亲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对象是其他部落的帅小伙坤德。两人结婚后,伊芙琳发现坤德整日无精打采的,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小伙判若两人。

“我伊芙琳小公主的男人怎么能是个蔫巴汉子呢?”伊芙琳内心大概是这么想的,于是她看不惯坤德,对他呼来喝去没有基本的尊重。

坤德父亲看到自己儿子被媳妇如此欺负,一时间气不过就说漏了嘴:“早知道你是这样的媳妇,我就让坤德娶他心爱的姑娘了!”

原来坤德在娶伊芙琳之前深爱着一个蒙古族姑娘,一心想娶对方为妻。迫于自己有婚约在先,更迫于老父亲的威压,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姑娘娶了伊芙琳。

傲娇的伊芙琳怎么能容忍这样的屈辱?

得知真相的她连夜哭着跑回了自己的乌力楞。回家不久,伊芙琳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就没有亲爹陪伴,伊芙琳提出可以继续和坤德过,但坤德必须搬到他们这个乌力楞来生活。坤德答应了伊芙琳的条件,不久,他们的儿子金德出生。

坤德的委屈求全、金得的出生、岁月的洗礼都没有冲走卡在伊芙琳心里的那根刺。

她恨坤德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男子汉气概,更恨这么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的男人竟然还不爱自己;

她恨儿子金德是她耻辱爱情的象征,更恨他在不该来的时候来,成为了捆绑她一生的桦皮藤;

她甚至恨其他美好的爱情,它们映衬得自己多么不堪,多么不幸!

善良的伊芙琳变了,变得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她肆无忌惮地恶语伤人,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她强行给儿子金得娶他不喜欢的姑娘,导致他在婚礼当天自杀;

她为报复坤德,不让他如愿拥有自己的孩子,她在冬日里拖着滑板一遍又一遍在丛林里滑雪,将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孩子扼杀在身体里。

伊芙琳畅想过美好的爱情,然而人生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她人生的剧本没有按照理想的样子演绎时,伊芙琳的人生被卡住了。她不明白为人她伊芙琳就不能遇到优秀且深爱自己的男人。

这份“不甘心”滋生出来的恨意,在岁月中沉淀成一滩深厚宽广的泥潭,牢牢地困住她,再借助她的双手把至亲之人一个个拖入悲剧的深渊。

所有卡住我们人生的,都是我们的执念。

小说中同样被卡住的,还有玛利亚。

卡住玛利亚的是她对儿子达西的爱,玛利亚受孕困难,结婚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她怎么儿子值得拥有这个部落里最优秀的姑娘。

偏偏儿子要娶金得不愿意要,结婚当天就变成寡妇的歪嘴姑娘。她把这份执念转化成对好朋友伊芙琳和媳妇的恨意。

善良的玛利亚变成了刻薄的婆婆,她处处刁难媳妇,给整个家蒙上阴影。最后甚至逼着怀孕的媳妇流产,导致终生不孕。

玛利亚原本是想给儿子达西最深的爱,最后她的爱被执念变了型,卡住了他们一家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美妙的旅程,我们应该允许一切未知的事情发生。

正如海灵格在《我允许》中写的那样: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地开始,

如此地发展,如此地结局。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放下执念,才能让人生丝滑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