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板:我就是“废铁型”员工,怎么了?
文 / 西门君
图 / 网络
1.
上午,前领导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大意为《每个公司都会有这四种员工》。出于好奇,我点了进去,不知怎么的,内容让我越看越不舒服——
每个公司都会有这四种员工。
第一种, “废铁型”员工,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缺乏工作热情,是团队里的“毒瘤”。
第二种, “青铜型”员工,他们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工作上不功不过,潜力无限,值得栽培。
第三种, “黄金型”员工,他们的眼光卓越,能力超群,是团队里主心骨般的存在。
第四种, “白金型”员工,他们是巨头公司之间争抢的精英,如果你有幸拥有他们,请毫不犹豫放在总经理的位置吧!
茫然、质疑、不爽......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我忍不住给前领导留了言:
“X总,这篇文章,您分组了吗?给您的员工看见不好吧?”
“分什么组?小张啊,你可别对号入座啊。”对话框末了,他还配上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我压抑住删除他的冲动,抚着胸口宽慰自己——还好老子从这破公司离开了!
2.
想起自己在X总的公司就职的那段时间,简直闹心透了。
严格意义上讲,它不能算是创业公司,因为已经成立好些年头了。但莫名其妙的是,公司上下又浸淫着创业的苦逼属性——员工加班是家常便饭,周末也不敢离公司太远,领导一通电话就得快马加鞭赶来。
所以你可以想象,我这种从不加班的员工显得多么的“奇葩”。
对此,领导还语重心长地找我谈过话,说我每天准时下班打卡,“起了一个非常差的示范”。
当时的我年轻气盛,顶了一句:“尚哥,我在上班时间内就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说我?”
“部门里除了你,谁走这么早?大家都勤勤恳恳,你就不能合个群吗?”
“不能。”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当时就是这么狂拽酷炫吊炸天地回答的。
“你知道上面是怎么评价你的吗?哎,算了......”领导一边摇着头,一边甩手而去。
我一脸懵逼。公司软磨硬泡要求员工加班,我没有检举揭发就不错了,还给我扣上一个“废柴员工”的帽子,这是什么逻辑?
我回到家冷静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两股声音在我脑海里打的很凶。
公司希望员工有“狼性”,爱工作,肯吃苦,充满野心,从公司愿景的角度,这固然没有错。
但是,人各有志,每个员工都是独立的人格,他们有权利渴求上进,也有权利谋求安稳。
这个社会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舆论导向——
如果一个人宣称他乐于接受“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打卡”的生活,那么他就会被冠以“混吃等死”的恶名。
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想做一匹狼。有些本性就是羊,奈何却被强行披上了狼皮。
可悲可叹。
3.
员工到底该不该分为“三六九等”?
这个问题只能说见仁见智,但是无可置疑的一点是,最下等的那批员工,一定是受伤的。
说一个我朋友阿发的故事。
他在公司里担任导演一职,据他的介绍,“公司的导演分为A、B、C三个等级,A的奖金最多,B次之,C最少,甚至还有被末位淘汰的危险。”
“为了往上爬,不下坠。我们每个月只能拼命的想选题,拍片子。”阿发苦笑道。
公司的本意是好的,希望用等级化驱使大家的斗志,可是日子一长就出事了。
导演的评级,除了视频的数量外,还要根据网上的点击量、评论数而裁定。
不难想象,有人动起了歪脑筋,一边花钱找人给自己刷好评,一边找人给同事刷恶评。
但纸包不住火,事情还是暴露了。
“肇事者是个A级的导演,他讲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你不过就是个C,还真以为我这个A会怕你?给你刷评论是怕你没有留言太尴尬!’”
“这.....”我捂住了嘴巴。
“口无遮拦的下场,就是被领导喊去痛骂了一顿,直接勒令走人。”
“对了,”阿发猛吸一口烟,“我就是那个C级导演,如果这个月再拍不出好作品,我也要走人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却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当你被贴上一个标签以后,身心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它,甚至“弄假成真”。
“白金型”员工,享受到了最多的鲜花和掌声,为了保持这份荣光,加上自己的天赋异禀,他们几乎会永远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而“废铁型”员工呢?不仅要受到同事和领导的白眼,还要战战兢兢地掩饰自己的笨拙,着实让人心疼。
4.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去上班,纯粹是为了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罢了。别和我谈什么情怀,少扯什么理想,那些是领导层的一厢情愿,不是我的。
我去公司上班,不是为了去受气的,也不想为了所谓的等级制而明争暗斗。如果我被裁定为“废铁型”员工,我也欣然接受。
知道为啥吗?
因为你在我心里,就是个连“废铁”都不如的“渣渣型”领导。
ABOUT ME
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
目前正在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著电子书《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
转载、投稿和商务合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