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户分析进阶
一、用户反馈
1.通过用户反馈关注什么?
自身产品的问题
竞品的问题
可能的机会点:早期豆瓣的资料库内容不多,通过用户反馈“上传电影资料功能”,豆瓣添加了此功能。
2.通过哪些渠道来收集用户反馈?
公开渠道:appstore,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等应用市场;百度贴吧、微博、知乎、人人网。
获取策略:勤搜索,关键字订阅,使用监测工具如appannie、应用雷达、aos114等。
半公开渠道:朋友圈、用户评价。
获取策略:定期搜索关键字,潜入用户群。
内部渠道:电话客服、用户投诉。
获取策略:整合内部用户反馈渠道,到一线去。
二、用户调研中的误区
1.指望从用户调研中获取需求
2.把个体当成整体
3.从用户调研中找自我感觉且主观的证明
4.用户调研结论中谈论占比
5.直接问用户想要什么
6.直接问用户有没有用
7.快速打断用户、说服用户
三、用户访谈的步骤
1.明确背景和目的
背景:什么情况下发起的调研?是否必须用调研来解决?
目的:通过用户调研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调研目的(旧):对北京的用户做针对性的调研--->调研目的(新):在支付阶段用户流失原因调研分析
调研目的(旧):做北京地区女性用户使用情况的调研--->调研目的(新):北京地区女性用户下单转化率高,调研其在平台中购买路径的分析
2.选择目标用户
①基于背景和目的,先挑出大量符合行为的用户。(比如所有下单失败的用户)
②选定部分目标用户,针对性分析。(用户画像)
②选定合适的用户(时间、地点、配合程度)
③邀约用户:直接说明目的,并告知可能发生的情况。
④用户数量:不宜扫网式,一般5-10个。
3.猜测用户使用产品时可能发生过哪些状况,设定题目。
①用户可能的问题:猜测用户使用产品时可能发生过哪些状况。
②可能的解决方案:猜测解决用户问题的手段。
③把解决方案变成可执行的demo
④确定访问提纲:聚焦且开放的问题。
⑤题目数量:线上10-20道。线下5-10道。
4.准备调研的内容
①本品、已知问题:用户操作习惯,原因。消费习惯和过程,原因。
②本品、未知问题:用户痛点是什么?哪些操作用户感觉很烦?用户愿意掏钱做什么?
③竞品、已知问题:用户直观感知两者区别,本品、竞品使用差异。
④竞品、未知问题:如果从竞品移入到本品,用户放弃的理由。从本品移除到竞品,用户放弃的理由。
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用户讲故事并挖掘其心理
①用户是如何知晓并到达产品的?
②用户会如何向别人形容产品特点?
③对于用户哪些功能是must have哪些是nice to have?
④用户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并找到”该产品?
⑤用户感知到的与竞品明显差异是什么?
5.现场调研
①了解背景信息与自己的猜测是否匹配(看看用户是否符合自己事先梳理的用户画像)
②尽可能模拟用户真实的环境
③让用户自行完成明确的任务(不做任何主动指导和讲解)
④尽可能记录调研过程,分析用户卡住的原因,从场景中发现问题。(关注异常行为,关注用户的表现、表情)
停留时间长?来回切换?放弃任务?
⑤把录屏播放给用户观看,让用户说一说进行该操作时有什么想法。(用户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做?)
用户拿到任务之后是怎么思考的?用户认为需要完成工作,大约需要怎么做?
针对关键节点,完整描述现象-->提问-->追问。(例:我注意到你在课程列表页花费了很多时间,你是怎么考虑的?)
⑥用户觉得有什么方法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⑦演示新的解决方案,看看用户的感受。
和现在相比,对用户的吸引力是什么?追问为什么。
6.总结报告
①整理单个用户的调研过程
②是否要调整调研对象
③汇总本轮调研用户的过程和结论
四、用户特征分析(用户画像)
1.用户特征分析的目的
①明确知道用户真实的诉求点
②为功能设计提供核心依据
③数据挖掘与用户推荐的底层支持
2.用户特征分析的维度
先收集基础属性信息(年龄、性别、教育、职业),社会关系(有孩子),消费能力(月收入、月消费、支付宝、信用卡、还房贷),行为特征(经常团购、经常加班、开会不准时...)行为特征要从数据来看,心理特征(贪小便宜、品牌偏好、犹豫、爱养生)
3.用户特征分析的过程
①个体分析 ②关键特征 ③召回验证 ④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