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我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故乡?
近来,越发怀念起乡村生活来。我的整个童年都在乡村度过,砍猪草、种苞谷、挖红苕、插秧子……那时候觉得无比厌烦的农活,因为年生日久常不接触,在回忆中反倒慢慢变得有趣起来。
此次回乡,是为户口的事儿。一走到田间地头,内心便不自觉地涌上一股放松与愉悦之情。这大概是乡村人对土地特有的感应吧。
这些年来,农村政策变了许多,许多地方农村的面貌都焕然一新,我们生产队却是没有特别大的变化。20年来,庙儿山还是那般郁郁葱葱,堰塘水还是那样清亮,除了年轻一辈外出打工,土地荒芜了一些外,阔别已久的乡村和邻里似乎还是老样子。
乡里夜饭很晚。天热的时候,往往半下午太阳没那么烈的时候才敢上山干活,趁着天光,便会多干一会儿,等到落日余晖全被吸入夜幕,才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回到锅头灶台前。等到煮饭、吃饭完毕,就已是月上柳梢头了。
这时候,表哥便头上戴个探照灯,提着捉黄鳝的工具出发了。每天晚上,表哥都要在田埂水沟边转一圈,顺道消消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收获。
这天晚上月亮很好。我跟在表哥背后,挨着田埂搜寻。
田里水很清,间或有小虾米游荡,小虾米动作很快,还没看清楚影迹呢,就又消逝了,只看到一点点水波。
表哥眼力很好,如果不是他给我指,我是看不到清水里淤泥上躺着的,居然还有小泥鳅!那颜色,简直跟泥土融为一体。
表哥边四处探寻边说,“喜欢这一行你就懂了,泥鳅黄鳝和泥土的颜色有很大差别,瞟一眼就能看出来。”别说瞟一眼了,就我瞪大眼睛,也看不出来!
我们似乎运气不太好,走过四五条水沟,依旧一无所获。只在石桥下遇到两条黄鳝,都是冒个头,照见灯,就缩回洞里了。表哥说,老黄鳝,比较聪明,听得出人来的动静。说不定也知道如果继续强撑着冒头的下场。
可别以为我们的坏运气到没逮到黄鳝就截止了,接下来,才是这惊心动魄之夜的开始。黄鳝没见着,一条水蛇,款款向我们游来;后来,我们转战上村田坝头,沿水黄鳝泥鳅鱼虾啥也没见着,倒是再次遇着与下村同一款的水蛇,还是两条。
我第一次看见,水蛇的身手如此敏捷。且相比之下,这两条比下村那条凶猛得多,纷纷立起身子,扬着头,在水上急速游来,想要追我们。
上村人家都是土胚房,早已无人居住,田间生态大概要比下村好上许多。这里的蛇少了人的威胁,性子确实凶猛一些,吓得我和表哥灰溜溜奔走。
奔回大路上,便放下了心。
这晚没有星星。树荫在夜风中摇晃,四野弥漫着蛙叫与虫鸣,喧嚣中心却特别安宁。夜晚的这里,灯光稀疏,人声邈邈,还是小时候的乡村。
有时候,很庆幸老家日复一日地保留着我小时候的原貌。如此一来,仿佛我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祖母在,父亲在,母亲也还年轻,我和哥哥无忧无虑。
可有时候又很担心,老村如果一直这样一成不变下去,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村里的年轻人在村里呆着失去希望,会走向城市,年纪大一点的也会跟着离去。如此,老村人会越来越少,田地会越来越荒芜……村庄可能就会渐渐死去。
有变化,才有生机。
我们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故乡呢?
风雨里,还弥散着乡愁。
本文由读书灯下原创发布,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