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柳永的家世与生平(三)
在宋代有一个著名的记载,是张舜民的《画漫录》里面记载的,说柳永曾经在改官期间,曾经和宰相晏殊有过一段对话。因为吏部不让他改官,那么柳永就跑去找晏殊,晏殊跟他说:贤俊作曲子么?就是说你填词填的很多。柳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所以我觉得这里面隐含的潜台词是,因为晏殊我们知道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所以柳永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声望,但是他也知道宰相晏殊也作曲子,所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你也填词,我也填词,大家半斤八两。为什么你能做宰相,我就不能改个官呢?大概有这么一种潜台词。
然而晏殊的回答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晏殊说我虽然也填词,但是像你所写的踩线慵懒伴伊坐,这样一种妇人语,这样一种软媚之语,我是没写过的。所以这个记载的最后是三个字,柳遂退。柳永就没话讲了就回去了。这个故事我们也很难确,它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当时的传言?但是这个故事的流传折射出柳永在仕途上,在改官的过程之中不是特别顺利的。而且这种不顺利是和他在,前期的二三十年时间的那种,流连于青楼楚馆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由此而填写出来的那些著名的词作是有关联的。
所以柳永后来虽然最终得以改官,但是我们会看到他的仕途经历基本上是一种,循资升转的一种仕途经历,也就是熬资历。到了某个年份,可以提拔了,然后顺势就提拔上来了,熬资历一直熬到退休。所以最终柳永的官职是屯田员外郎。而他做到屯田员外郎的时候,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
大概按照宋代的习惯,官员七十致仕,也就是七十岁退休,所以在退休之前估计是荣誉性的转了一官,改为屯田郎中,所以后世称他为柳屯田或者柳郎中,都是由这样一个最后的官职而来的。
当然刚才提到的这些官职,在宋代来讲都是寄禄官,并不是他实际所干的事。宋代官员实际所从事的工作叫差遣,所以柳永的实际差谴,应该并不是在朝廷任职,而是在地方上面,先后做一些地方官。但是这中间的仕履的痕迹,以及它先后的顺序有很多迷雾,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的把它梳理清楚。
我们大体上知道,他可能在庆历三年末担任过余杭令。根据明白《镇江府志》里面的记载,柳永可能还担任过西京灵台令,还有的记录里面讲他曾经做过华阴的县令。但是这些记录具体在什么时间?这些认识的时间具体怎么样,现在都难以确考。但是可以看到柳永所任的,实际所干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地方小官。
宦游的地域也比较广泛,有西北有江南,所以柳永的后期作品之中,虽然难免还有怀旧之词,这个怀旧更多的是怀念当年的京华烟雨烟那样的风月之作的怀旧,这方面仍然不少。但是总体来讲,他在50岁以后步入仕途以后,这种年少风情就逐渐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