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第408天,17.12色厉而内荏

2021-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流水王丽霞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08天

原文阅读:

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译文讲解:

孔子说:“表面态度严厉而内心怯懦,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打洞的小偷吧?”

启发思考:

        色厉内荏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是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的意思。孔子把这样的人比喻成穿窬之盗,也就是穿墙打洞的窃贼。

        “窬”,上面一个穴,下面一个俞。“俞”有捷径的意思,如逾越。“穿窬”,就是在墙上穿个洞。孔子说,色厉内荏,就是小人,在各种小人中,譬如哪一种呢?就譬如在人家墙上穿洞去偷东西的小偷。

      这类低级的小人,像小偷一样,在被人抓到时,嘴上非常强硬,而实际上内心非常害怕。 与之相反,君子应该外圆内方,表里如一。不做伪君子,不扮道德模范,不时刻摆出一副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吓唬人。但是,他的原则底线是非常能坚守的,是无法被突破的。

      色厉的目的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内荏最可能的原因是一无所长、一无所能。无德无能的人如果不色厉,不摆谱,不动辄给有真才实学的人扣帽子,如何维护自己的虚名呢?所以越是内荏,越要色厉,越要大言不惭。小人色厉而内荏,言厉而心虚;君子色温而内强,言和而心坚。

      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蛮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这样的状态并不少见,有时我们反省自己,何尝不会如此?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阿Q的一些心态和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色厉而内荏的表现。茅盾在《读〈呐喊〉》一文中就谈到谈到,“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怠于饰非的心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而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来了。”

        当然,对于那些虚声恫吓、狐假虎威,其实内无学养的人,孔子看得非常透彻,一下子就看出他们的虚弱本质。这也是孔子在经受困于陈、被围于匡的时候,内心有底气的原因。而我们的不断成长,也需要警惕自己的色厉而内荏,实实在在地让自己内外一致,知行合一。

备注:

      茅盾的《读〈呐喊〉》一文,原载于1923年10月8日《文学周报》第91期,参考徐兴无和徐雁平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