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沟通
聊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做家长想学习怎么做长远来看是更好的。说家庭教育包含什么学科,包含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有人说还有玄学,这是开玩笑的话,想说的是,教育无处不在。
一个话题仅是一个载体,某个人的某一项好与不好都是长期积累后展现出来的结果。能用语言讲的仅是表现出来的小部分,真所谓是窥一斑而见一豹,仅是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而不能完全感受到豹子整体的矫健和速度。就好比说,看人家谁谁抽烟喝酒长寿着呢,但人家平时生活中其他很多做的好的,比如人家有思想,有作为,有价值感,思考有深度,眼界有宽度,好心态,饮食规律,食品吃纯天然的,很自律的每天锻炼身体等方面做得超级棒,还有中医保健,所以长寿绝不是归因归到抽烟喝酒上。
这与对教育的归因有些相通,孩子的培养是综合因素,多重维度的。在学习的格局这本书中讲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与学习效率相关的六项能力组合,其中包括记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策略,提问力,理解力和分析力。我在这简称学习力。第二个维度层面是关于学习自控力。其中包括责任,自律,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和内驱力。简称内驱力。第三个维度层面是关于孩子未来竞争力,其中包括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详见《学习的格局》这本书)
怎么和孩子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我举个例子,以前听身边的人有一个家长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假期里玩好、学好。”这句话讲的太笼统,谁都会说,但实际和孩子并不是很愉快。我知道这个事之后,很想分析一下我们家长,包括我说这句“玩好学好”的有啥意义。在我们家长的内心真的认可让孩子玩好吗?我们能为孩子玩好这件事不图回报的做了点什么?
越高年级的时候孩子越大,课业压力大,家长越想孩子多学一点,多学一点也许成绩考得更好一点。有的时候孩子学习看不到,但是孩子一拿起手机或者一玩,家长就会想,怎么不去学习?这种沟通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需求。
一个学期下来。甚至一个星期下来,一天学下来,不论成绩如何,都很辛苦,小桌子小椅子的坐在那儿学那么多个小时,理解孩子的付出,计划着帮孩子假期中真正的休息几天。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有花,但说新加坡的蜜蜂懒,蜂蜜也不好吃,家庭教育中会把这个解释为,很可能是它一年四季无休,太疲劳了,要么怎么勤劳的小蜜蜂就变成了懒蜜蜂了呢。“磨刀不误砍柴工”身心都休息好了,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再去投入学习生活,状态会更好。
有关孩子的事儿咱们家长得智慧的处理,会算大账,最后我们要的是什么?得到孩子信任咱们家长的结果,还是得个家庭辩论赛的赢家?家里的事儿,孩子的事儿很难说有一个准绳,任何一位大夫的一个药都不能治百病,调理身体大夫都是一周一调整药方子。他人的看着成功方法很难直接借用,每家人家庭环境不一样,家庭的价值观不一样,家长本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样,孩子气质类型不一样,没有办法可以直接照抄照搬照用。家长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认知,要像我们希望孩子那样,会了一个知识点之后要会一个类型的题,甚至会抢答、会出题。把家庭教育的知识内化到骨子里,会处理消化情绪了,就越来越会与孩子相处了,家长成长了,问题已然不再是问题,迎刃而解了。
说到与孩子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那就怎么对待别人,孩子也一样。看到一篇漫画我分享到群里了叫《我和孩子交换了人生,才知道曾经的自己有多可怕》里面的对话有一段是这样,“回来了,今天工作怎么样?开会时有没有认真听领导讲话,有没有积极发言?上次说今年绩效结果带回来了嘛?多少钱啊?”一系列的话,唠叨,让人有压力,问的大人战战兢兢。我佛系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就不是学霸,怎能要求孩子是学霸,第二常常告诫自己别把孩子当成长脸的工具,自己努力好过要求孩子,不逼孩子努力。第三我接受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份普通的职业,能自食其力,简单朴实在我们家看来就是成功,我们努力做到养育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就是一种体验,没有那么多要求和期望,少些坏情绪,少些焦虑,多些坚定且和善。对自己对孩子都完全接纳、悦纳,如实地看自己,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努力。
什么是家庭教育,什么是教育,能想到教育的关键词是什么:三观正,身心健康,唤醒,榜样引领、言传身教,不断地修正,学会感恩与爱,悦纳,而并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学习成绩和考上好大学。教育包罗万象,成绩只是平时积累的阶段结果呈现。教育是引导一个人自己想好,不仅仅是孩子,任何人都是,自己要想好了,自己会有这样的思考:我怎么能允许自己这样呢,我还可以那样,那样是好的,我更喜欢的,要改变,便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自己向正确的优秀的距离拉近。而并不是谁觉得自己糟糕然后才去变好的,变化的前提不会仅是自责和责备,更多是接纳后的转变。引导孩子自己本人愿意好,家长和孩子的心往一处使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开心的,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是幸福的循环,这是积攒越变越好的力量。
有效沟通的定义是:思想情感的传递及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畅通。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两者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和有效沟通,这两条定义放在一起,除了要有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和价值观的沟通。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有的时候只重视自己思想信息的传达,而没有看到孩子的反馈是什么样的,是乐意听还是不乐意听。有时孩子都急了,家长嘴还在说教。在沟通传递思想的同时,我们的感情要是畅通的。如果情感不畅通,信息的传达是受阻塞的。
先要做的事情是亲子关系良好。与孩子相处就像与我们身边的人相处一样,跟处亲朋好友、同事,如果我们关系好,互相理解就更多,沟通起来更方便,做起事来也更顺畅。孩子的事儿也只是生活中的事儿,是要办的事之一,有很多人是做很多事儿都做得特别好,比如学历高、工作、赚钱能力强等方面,而到和孩子之间的事做的不好,智慧没有延伸到和孩子怎么沟通上,因为把事儿太特殊对待了,没有理性思考怎么做是对的,和孩子相处起来很容易动作就走样了,坏情绪也来了,就不一定能淡定地平和地说话,然后一件件一桩桩长此以往积累起来。
有了关系的良好,才能有沟通的畅通。沟通又有很多方式,有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有用说话的方式沟通,有用文字的方式沟通。说话时声音、语调是什么样的,表情、体态是啥样的,全都是信息和情感的传递。有效沟通还有眼神的沟通,眼神不躲避,可以用表情加眼神交流,微笑的眼神,友善的眼神,严肃的眼神,我们家长要察觉自己是笑的时候多还是严肃的时候多,管理好自己的表情和眼神。
肢体上的沟通,比如说俩人可以不愉快,不愉快之后我们谁都不好意思说对不起,可以用胳膊碰一碰、抱一抱。
还有情绪上的沟通,有的时候家长的情绪蕴含着很多含义,情绪是稳定的,还是比较冷的,或是比较热情的。家长观察自己的情绪,有没有在情绪好时放纵自己,轻易的许诺什么,过后又觉得不妥,无法兑现,没有说到做到。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没有口无遮拦,什么话难听、伤人就说什么。说到情绪沟通,我想起听到的一个孩子家长帮孩子找老师补数学,成绩从20分补到40分,家长很开心,40分到80分家长很开心,家长期待下次能再翻翻就过百了,结果又退回去了。家长失落的情绪和违心的话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孩子很难受。成绩的波动是正常的,这位家长没有帮孩子在成绩浮动大时起到缓冲作用。情绪沟通体现的很明显,是失望还是满足,是更看重成绩还是更看重成人。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很多是喜怒形于色,情绪来了口无遮拦,我们都是道行尚浅,还需修炼。
经常问问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搞清楚现在怎么了,需要改善什么?跟孩子谈话之前,想好这些问题,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怎么才能实现目标,有几条路径渠道,大概多长时间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算合理,如果行不通还有什么路可以走,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尽量看到收获和进步。过程中时刻提醒家长和孩子要有情感的链接,然后再去传达自己的思想、信息。孩子真的认真思考后问家长了,家长有理有据,而非空泛的说:希望你学好玩好。和孩子沟通之前想好了怎么说,内容清楚,情感交流是很畅通的。要么几次下来孩子觉得家长只会倚老卖老、以大欺小,根本不理解孩子不懂孩子,还不懂学习力、不懂情商力、不懂内驱力,不能一起探究学习,时间久了不会再问家长了,崇拜之意随着家长的不懂装懂、高高在上的态度极速消失,之后和家长渐行渐远。如果孩子崇拜家长,以我们家长做榜样,那还用家长大量地说教吗?
成年人的高度≠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态度。沟通时,描述这件事情,而非用带评判、带指责的方式去说,这里有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推荐,这书不教话术、套路或者公式,非暴力沟通认为“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商的最高形式”。书里一步步地教人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与命令。希望我们家长都有机会拥有这种:“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的能力。
有人会说了,都是让家长去成长,理解孩子,那怎么孩子就不能理解我们大人的良苦用心呢?还是那句老话,家庭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成人之间会说日久见人心、来日方长,跟孩子在一起时候,不能急功近利,眼光需要放长,很多时候提醒自己,家长是成年人,和孩子我们家长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别孩子都意识到错了,家长还咄咄逼人的,这样孩子怎么有事儿有话和咱家长说呢,有事情愿意和家长说,这是亲子关系好的基础。
当遇到问题了,那我们家长怎么对待,怎么反应?是施加压力,还是分析问题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问题。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去共同面对问题,遇难题的时候是我们和孩子情感链接的最佳时机,成人之间也是这样的,遇事儿了才能看出来人和人之间差别,患难见真情。家长给孩子是鼓励、沟通、支持、共同解决问题,还是贬损、施压?想想看长时间的累积,家庭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事儿解决了以后怎么分析,怎么吃一堑长一智,让家长和孩子在每件事中增长智慧,增长感情,懂得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成为了家长之后,家长全方位的能够得到成长。思考和学习了之后,明白真正需要成长的是家长,一直在持续的总结、反思、学习、实践、调整……是希望我的成长速度能超速于孩子的成长速度,或者要紧跟孩子的成长步伐,那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适合用在我们学习家庭教育上。
总结,一个是在和孩子亲子关系好的前提下传递信息才有效。第二句话是,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与沟通无处不在,立竿见影的办法要斟酌慎用。祝福我们家长,陪孩子时自己有成长,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