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中读到了什么?
最近开始好好读书,工作日尤其是晨读,也能保持读书30-60分钟,因为坚信读书的力量,真得庆幸还有闲暇时间读书明志,同时能够修身养性。
《曾国藩传》里面大量引用了曾国藩本人家书,日记及他人对曾国藩的记录,非常真实,在人物传记书籍中非常具有可读性,一周内读完前四章节,记录了不少经典语录。
1.
读到作者张宏杰研究曾国藩原因,才正在了解到有关宣传曾国藩书籍及品质的意义。
一是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
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这一高度,今天许多中国人仍然没有达到,当然,另一方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这一证明意义也十分重大。
总而言之,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任何建设都需要寻找坚实的地基,我们既然无法和传统一刀两断,就必须寻找接口。
二是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能给我们提供力量,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
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2.
曾国藩的传说说明了两件事:一个是曾国藩确实很用功,另一个是曾国藩确实很笨。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这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得自曾国藩的自身经历。
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比如他带兵打仗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
在同时代的这些人当中,曾国藩取得的成就最大,左宗棠、李鸿章则远不如他,其中的一个差别,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的“笨拙”精神,这种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迟钝,实际上锋利。
3.
读完后,细节处发现,曾国藩居然也是射手座,爱开玩笑,坐不住,也是个“像风一样的自由”性格之人。
但是他一生恪守品质却是“有恒”,他的长期坚持的日记,重点在于每日的不断自省与反思,把自己活生生培养成“圣人”境界,这个对于我们普通人真是很难。
我们能效仿哪些品质呢,”拙诚,有恒“的优秀品格,想想自己其实也属于笨人行列,记忆力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但会坚信相信笨鸟先飞的道理。
所以除了努力与坚持,还要学着用巧劲,多多反思不足之处并不断吸取他人优势之处,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好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定投自己健康,知识,财富,定有水到渠成的机会。
4.
读到曾国藩创办的湘军能够取胜太平军的原因,总结下来有这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组织的搭建,要有高薪养廉的政策,管理者及追随者做事脚踏实的品质。
第二个特点,选拔人才时,主要管理人要亲自操刀,找到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近似于老乡观念,能达到极致,禅精竭虑,赴汤蹈火。
第三个特点,找对人,曾国藩坚持“选士人,领山农”者,士人是受过良好教育有信念或信仰之人,愿意学习之人,山农指纯朴,能吃苦耐劳之人。
第四个特点,重视政治思想上教育,物质毕竟有限,精神共鸣更佳,这也是我们现代管理中团建的关键点。
第五个特点,对事物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对人不怕费心费力,找到要害,把握关键,处理完之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做人做事当个参考,这才是真正的寓做于知。
5.
深切的感受到这本书真是发人深省的宝典,在不断指导你人生历练中可参考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引导你思考生命中的每个挫败与成功原因结果,原来前人成功之路都是有迹可循的。
当我们面对太多的问题而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时,最需反省的还是自己,是知识储备太浅,个人修行不足,还是可动用的资源太少,而无法解决那些难题。
所以多读好书,多交慧友,多积德行在人生行程中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