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易“跳”坑之2:看客思维,囚徒困境!
去年10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事后众说纷纭,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有的网友点评十分犀利到位,直言这是国人“看客思维”的必然产物。
当然,在职场中,秉持“看客思维”的人,也是十有八九,但应如何看待此现象?还是引用上一篇文章的主题:一味随大流,看似安全,实则危险。
从人性趋利避害角度,选择当一名“看客”,无懈可击,比如公司运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谁会吃饱了没事干,去向公司主动提出来?因为在职场中,大部分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说,提出这些问题,本身是要得罪他人的,说不定,当你提出来后,老板会把这些棘手的问题交给你去办,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坑,因此,这种损人不利已的行为,没有人会去做,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了。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有着“看客思维”的人,最终自毁前程的,也不在少数。
1. 对于公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装聋作哑,最终坑的还是自己。
有一家私企,近年来发展较快,市场销售年年创新高,增势强劲,而管理方面的资源和团队一直没有跟上,比如营销思维落后,执行无监督和反馈,岗位职责不清晰,扯皮推诿现象严重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比如针对营销思维的落后情况,老板要求原来的销售部和商务部承担部分营销职能,但具体是哪些职能,落在哪个部门,老板并没有明确,只是让这两个部门去好好沟通协商。
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和尚吃水的故事了,销售部自称业务很忙,无暇顾及,也没有经验,乍一听,合情合理,无可辩驳,似乎还有些无辜装可怜,而商务部则觉得销售与营销本就是孪生兄弟,由销售部负责最合适了,再说了,商务部的业绩并不与销售数据挂钩,也从未拿过销售提成,积极性也不高。
因此老板每次布置的营销工作,两个部门都在互相观望,或装作不理解,或找个借口表示遗忘了,这还是在老板主动吩咐的情况下,更别提让这两个部门主动提出什么营销计划了。
老板最后不得已,专门组建了营销部,负责营销计划的制定及执行,销售部最后沦为了单独的执行机构,还要受营销部的监督考核,而商务部也成了低配置的内勤部门,这两个部门负责人的权限也被大大削减,而且后来老板在提拔副总时,也优先考虑了营销部负责人。
2. 都在等待对方主动,喜欢搭便车,最终无车可搭。
再就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多部门合作的问题了,对于这种跨部门的合作项目,老板事先也交代了彼此要精诚协作,但是实际过程中,部门之间也是互相博弈,如果别的部门主动了,自己就配合下,如果别的部门不主动,自己就原地等待,毕竟谁主动,谁付出的肯定多。
即使像很多人提议的那样,老板指定某个部门、某个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将责权利界定清晰,但在实际运作中,特别是前期创意及思路的收集上,依靠的是大家的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像这种无法明确分工,且要精诚合作的事情上,就会出现如上所述的现象,即只有项目负责人会提出一些想法,其他人大多附和下,其实就是懒得思考,他们认为,既然负责人一定有想法,我们又何须费尽心思?
反倒是后期的执行上,完全可以依靠分工,不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主动的人一定是最先拿到了晋升的优先权,而那些选择被动等待,喜欢搭别人便车的,自己的职场技能慢慢蜕化,成为令人不齿的职场老油条,油腻不堪,看似精于算计,实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种看客思维就是职场人的囚徒困境,大家都从自己个人利益出发,选择当看客,趋利避害,但往往这不是个人最佳选择,人人都成为了看客,最终人人作茧自缚。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