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产品体验的完整过程比想象的多
场景一
跟朋友在一个购物广场见面。因为两个人的时间都紧张,约的急,所以,我拔下正在充电的手机匆忙就往约会地点赶。我寻思着一般饭店里都有电源插座,何况是外在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
跟朋友碰上面,一起去往她刚刚定好的茉莉餐厅。路上朋友解释说,临时只能定上茉莉餐厅,其它她想定的餐馆都没有座位了。
茉莉餐厅很好啊,我说,属于高级的啊。
两人说着话进了餐厅,惊奇地发现,竟然只有我们两个客人。
我问服务员哪里可以给手机充电。服务员说,有,是充电宝,需要租用。
这又让我挺惊奇。
还是租一个吧。服务员说,那你跟我来。
啊,租充电宝,还要跟她走?
于是,跟着服务员穿堂过屋,走得不近,来到一处。原来,这里有个充电宝租用机器,1小时花费2元。
好吧,我租一个。
又惊着我的是,要想租机器,过程还很复杂。
先扫二维码——加微信关注——确认——再点什么什么好几步之后,才进入使用。
而且,还要支付99元押金!
忙活了好半天,充上电,我拿着租用的充电宝,回到我的座位。这时心里蹦出一句话:这个饭点上还几乎没有客人,是有道理的。
餐厅给客户的体验,可不仅仅是饭菜质量,环境布置,以及服务员态度。饭店在这里设置一个充电宝租用业务,也许本意是为客户提供方便,但是,我只能是说,我承认在我修养境界还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依然表示感谢,那只是因为受的教育,不是因为我的体验感觉好。
从体验分值上来说,店里直接干脆没有插头可供充电,要比设置这个充电宝租用设备的体验分值要高。
场景二
最近,几乎每天网购,每天收快递。打开包裹成了生活中的日常。
于是,问题来了。
包裹难拆。
大多数店家都很用心,包裹得严严实实。拿到手里,翻转过来翻转过去,找不到从哪里下手打开。
昨天来了两瓶酒的包裹。挺期待的。但是我一看包裹,头就炸了。店家用气泡膜包装的很仔细,用透明胶带粘的。贴合在一起,我拿着剪子不知道从哪里动剪子。
终于找到剪开胶带纸的地方,把气泡膜打开了。
酒装在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然后外面套着一个棉布做的包装袋。
于是,开始脱掉包装袋。
木头盒子没有漆,四边棱角分明,不光滑。而布包装袋是严格按照长方形的木盒子的尺寸缝制的,紧紧帖合着木盒表面。往下褪非常困难。而盒子中间有个扣子,高出木盒表面一点,布袋子往下褪的时候,走到盒子扣这个位置,就更加地走不动了。
整个往下褪布袋子的过程,弄成一身汗,真有一种想把它砸了的冲动。
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把其中一个袋子撕裂了,两瓶酒盒子的“外套”终于脱下来了。
然后就是一个做工并不精致的木盒子,不过终于,拆这个包裹的任务完成了。
我琢磨着,布袋子+定制木盒应该价格不低,但是,至少是给我的体验是“不爽”。
酒本身的这个产品确实已经完成,但是,对于买酒的顾客来说,产品体验却不仅仅是喝酒品尝,而是拆包裹——包装——把酒瓶拿到手里——喝酒品尝,这个产品体验才算完成。所以,对于商家来说,怎么邮寄包裹,顾客拆包裹,也是产品的一部分。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从生产到最后用户打开包装,再到品尝,过程才算完成。
所有环节都重要,所有环节都值得处理完美,那样,才能创造美好的客户体验。
而根据峰终体验理论,包装和顾客拆包装, 恰恰处于“终”的环节,就尤其重要了。这款酒也许非常好,但是,“终”的这个环节让我很烦躁,因此,有点减分。
不过,此刻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任何对产品本身的不好印象了,只剩下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学习体会。
酒还没喝。在等可以一起喝酒的人。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