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语言学习

大学生参与区块链的标准姿势—《区块链思维》第78块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35人  袁晔

区块链的热度随着EOS的超级节点竞选和市场价格的上涨逐级爬升。国内参与区块链的人群也从互联网从业者向在校大学生蔓延。

“全国高校区块链大赛”最近火热启动,目前区块链的核心人群以90后为主,相信95后、00后会是区块链行业的主力人群。

问题来了,按照币圈、链圈、用圈的划分,目测,现阶段最适合大学生的是哪个“圈”呢?应该是“用圈”。

“币圈”投机性太强,太疯狂,风险太高,不适合一般人参与,都已经被专业机构甚至“特种兵”把持,对于个人而言,进去就是被收割,你想作为“鲜嫩的韭菜”入场吗?

“链圈”是极客的天下,是天才的舞台。接下来的半年,公链3.0即将尘埃落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应用的开发,所以不适合大多数在校生和刚刚毕业的学生。

“用圈”,顾名思义,在现有公链上开发应用,设计和开发满足社区成员的应用Dapp。目前的主要公链,比如:以太坊、eos都提供了良好的SDK和API开发环境。但是因为性能问题,可以运行的智能合约——应用程序非常有限,且消耗gas,并且考虑到防火墙等原因,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国内很多团队也在开发区块链3.0,在这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以目前了解的情况,高并发(百万级),低延时(ms级)公链(联盟链的扩展链)完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和部分开发上线运营需求。

支持多种开发语言:C/C++、Java、Phyton等;支持跨平台应用迁移:从以太坊、EOS的程序平移;开发社区的开源代码共享:Github等国内外开源社区的代码复用。这些便利条件对于国内庞大的开发人员群体和高校师生群体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方案。

应该说,我们之所以在区块链的发展初期可以处在引领地位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我们积累的人才和产业优势,区块链未来的几十年发展同样需要我们升级现有人才水平,并且大批量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形成人才梯度。

国内的有识之士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不仅短期内推动了区块链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而且从中长期的人才建设方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者:袁晔,水木清华区块链基金执行董事,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发起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