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我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窗外下着毛毛细雨,屋子里比平时暗了许多,也静了许多。插在瓶子里的沙枣花还依旧散发着浓浓的香甜气息。
墙上的时钟嘀嗒嘀嗒,时针指向八点二十。鱼缸里发出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不时还传出鱼儿们欢快地吐着泡泡的声音。
翻开日历,发现已经是六月十号,上半年也已经只剩下二十天了。
望望书架,那么多应该读的书却硬生生布满了灰尘。抽出一本书,随意翻翻,又放回了原处,叹一声“时间很少书很多”,又转身去干别的事情。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一时半会儿给不出答案。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里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我想,我的时间也是这么从我身边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就溜走的。
有人说要抓紧时间,也有人说要管理时间,还有人说要做时间的管理者。
可时间总是悄无声息,看不见也摸不着。你不需要他的时候,大肆挥霍,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在了。
其实,时间是不可以被管理的。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你被别人早起一个小时,你就赢得了比别人多一个小时的读书或者写作的时间。时间决不会为哪一个人的勤奋而吝啬。越勤奋的人,时间越容易被眷顾。
作为一个自由人的我,在刚刚离开工作单位闲下来的时候,也是随心所欲,睡到自然醒,玩到不想玩。
自从加入简书参加日更以后,我都是每天六点半起床,开始完成日更写作。因为打字和思维都比较慢,写完一篇一千多字的初稿,大约需两个小时。
以前都是写完不再修改就发布出去了。现在是写完了放着,洗漱、早餐后再修改一下发布,完成日更任务。
这样,我每天用在写作上的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然后利用整理家务的时间,活动活动筋骨,锻炼一下身体。这时候,阳台上阳光正好,沏一杯清茶,或煮一壶老茶,放一曲轻音乐,捧一本闲书,在满阳台的春色里享受阅读的美好。
午后,可能会约一二好友去山里看花,或三五知己去农家园,或闲聊,或谈读书,也会切磋写作技巧。也可能会静静捧一本小说,畅游在作家们的智慧里。
黄昏时分,约朋友漫步在公园小径,可以家长里短,天南海北地聊着,也可以交流着写作的心得,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华灯初上,小城的夜色被万家灯火点亮的时候,披一身夜色回家,把一整天的喜悦都收藏在日记本里。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努力的前提必须是自律。越自律,越优秀。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静静地坐在阳台上,再一次把这几个字敲打出来的时候,窗外的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玻璃把温暖洒在身上,暖暖的。
时间在我写的文字里,随我的心脏跳动着;时间在我煮的一杯老茶里,在弥漫的茶香里氤氲着;时间在我读过的书本里,在卷卷墨香里穿行着。
时间在山花开放的灿烂里,和着我的面容欢笑着;时间在与好友的闲聊里,漫不经心地悠闲着;时间在墙上时钟的嘀嗒声里,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