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12:用故事铸造心灵,对歌颂严格审查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4563/73af9eb403cce316.jpg)
对军人的教育就是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然而在军人学习体操之间,就用故事来铸造心灵。在他们儿童时代,要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也许你说什么,他都信。就像是小时候,妈妈说“你是我在垃圾堆上捡回来的”;奶奶说:“你再哭,晚上就有捡孩子的怪大叔会把你抱走”。每每听到这些,我都信以为真,甚至在内容萌生出一种害怕。
这在苏格拉底这里,教育军人所不被允许的,这样的故事对军人的勇敢品质的培养没有好处。因此,要对歌颂加以审查。对于那些说神鬼的故事,要进行筛选。“绝不该让年轻人听到诸神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我们希望将来的护卫者,把彼此钩心斗角、耍阴谋诡计当作奇耻大辱。”必须强迫诗人也严格遵守,不能在歌颂作品中出现任何诋毁神的。害怕造成儿童先入为主的观念,而难以改变。“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
故事不论大小,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有的,因此,必须对丑恶的假故事加以谴责。诗人不应该编造任何对神不利的作品,也不许在任何悲剧中有神的影子。不要相信任何有关神卑鄙的故事,“做母亲的也不要被这些谎言所欺骗,对孩子们讲那些荒唐的故事,说什么诸神在夜里游荡,假装成远方来的异客。我们不让她们亵渎神明,还把孩子吓得胆战心惊,变成懦夫。”
除此之外,讲故事、写诗歌谈论到神的时候,也不应该将其描述为随时变形的魔术师。任何诽谤神的都不应该说给儿童听,要保持儿童对神的敬畏。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心存敬畏,还能勇敢。这是苏格拉底对于幼年军人的教育设想,在当代其实有价值。要让自己的孩子勇敢,就要让其不被事情所吓住。儿童时代尽可能少去接触那些所谓“寒门难处贵子”的故事,这样不利于儿童的积极上进;也尽量让儿童少去接触成年人世界里存在的钩心斗角,让他或她保持对这个世界最崇高的敬畏,敬畏生命才能爱惜生命。
与神对应的是地狱,“如果一个人相信地狱是确实存在并且非常可怕,他能不怕死,打仗的时候能宁死不屈不做奴隶吗?”站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对写地狱的作家,也严格要求,对他们的作品严格审查。
对那些时常写损害儿童勇敢、忠诚品质作家的作品,要进行割除,将作者也驱逐出境。这个和现在对很多公众号封锁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言论自由,但是损害到城邦的正义,都会遭到上级的否定。
总之,要用高尚的故事铸造心灵,对歌颂的神或者重伤地狱的作品加以严格审查。
欲知苏格拉底对故事的真与假的认知,请听下回分解。
第五节:人生而不平等,只是一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