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 如何培养孩子顿悟的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日常中我们经常会说起的词,往往会在某个一瞬间顿悟,然后你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比如,珍惜。
那天几个不常见的朋友都聚集到了我家。虽然韩在合肥,姚就在南京,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是变成了“不常见的朋友”。然而相聚后的几个小时,最多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后,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工作,考驾照......我们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就在送她们走的那一瞬间,脑中的记忆好像时空错乱一般,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我与她们,一次次短暂地相见与离别,而次数,屈指可数。就是那一刻,我觉得我才算真正理解了珍惜这个词。
像这样经常被说起却很少人真正懂得的词和事情有很多,掌握越多,人就会活得越睿智。
然而今天的话题不是介绍这些词,而是讲一下怎样让孩子更早更多更正确地去“顿悟”。
- 有目的有方法地重复
如果一种语言中从未出现过某个词,那这个词所表达的概念也通常不会被说这门语言的人所理解。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词,那何谈顿悟。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持续以言传身教地方式让你希望他理解的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过一位妈妈说,“孩子今天玩水的时候自言自语地唱起了广播里每天重复的英文歌曲,这是她第一次唱这首歌,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突然感觉教育好像就是这样,不断努力浇水施肥,然后静待花开。”
而以身作则的重复示范所起到的作用比之言传有过之而无不及。
- 广泛而系统地阅读
从古至今,每一代人都在积累着智慧,伟大的人会逝去,而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却可以借由书本传递下来。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范围很小,即便你的日常交通工具是飞机,你接触的环境和人也是有限的,为了突破环境带来的局限性,广泛的阅读必不可少。
进行广泛阅读的孩子,不仅可以体会来自四面八方知识的碰撞,还更有机会形成系统的思考体系,思考与顿悟的相互促进,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其实国外的孩子不止在阅读中,在学校的课堂上也在不断地接受思考体系养成的教育,这点是我们缺乏的,那我们就要靠阅读去补充。
- 带ta去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接触广袤世界的途径不止一种。
老一辈的人总会说,现在的孩子啊,比以前的孩子要聪明很多。
生活里,我们也会发现,从小就游历过很多地方的人,为人做事总会更成熟些。
前段时间播放的《爸爸去哪儿》,吴尊接到一个任务,要帮当地农民做农活,可是拿到任务卡的吴尊一头雾水地问工作人员“农活是什么意思?”
生活优裕的吴尊没有接触过农活,甚至可能连这个词都没有见过,自然不知道什么意思,可是参加完这期活动,自然就学到了。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虽然放在最后,但它却是一切的根。读过不少书,去过了不少地方,重复的遍数也不算少,但是如果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也就是说“独立思考”可能是第一个最有必要给孩子灌输的概念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带领着孩子思考,随着思考方法的掌握,慢慢孩子就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了。
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一个闭环。读书,思考,不明白了,再去读书;旅行,思考,不明白了,再出去看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