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后你快乐吗?
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吧,买了房子,却和快乐无关!确切的说:不能一概用“快乐”与“不快乐”的二元论来回答这个问题。“买房”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91年生人,18年和老公组建了家庭,目前家庭名下有三套房子,深圳一套,武汉一套,东莞一套。稍稍赶上了房价飞涨的尾巴,勉勉强强上了车,却又背负了2套房子近300万的房贷。
记得22岁时,大学刚毕业,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那时没有“资产”的概念,就觉得有住的地方了,还是很快乐的。
那时刚毕业,因为要留在南方,家里人就张罗着这边买房子。我妈在东莞工作,住宿舍,于是,她就想把家安在东莞。于是我们就到处去看房,当时买房子就要摇号了,好在我们的运气比较好,买到了想要的楼层。
这个房子写的我名字,总价120万,首付40万,全都是我妈还的。现在房子涨到了300多万,算是翻了1-2倍吧。几年前,房贷已经还完,这套房子没给我们带来什么压力,更多是常回家看看的“大本营”,在那套房子里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能躺吃躺喝肆意看电视;能招待来自远方的亲戚……对于我们来讲,它不是冷冰冰的资产,不是空荡荡的空间,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现在想想“买那套房子”还是明智的,起码固化了自己的资产。否则钱也不知道花哪去了。
23岁的时候,来深圳工作,前三年的时候动荡漂泊,搬了3次家,还住过条件很差的学生宿舍。我妈有时会来看我,连个落脚的地方没有,小小的屋子里面,堆满了衣服和书籍,不过那都不是我的,是舍友的。房间常年见不到光,非常阴暗,我在那里住的时候,还得了几次荨麻疹。
我妈看我住的地方是这个样子,非常着急,所以打定主意要在深圳给我买房,即使买很小的那一种也行。于是16年的时候,我当时不在深圳,还在武汉学习,她就单独过来深圳,找到中介去看房。深圳的房价那时已经很贵了,15年时,疯狂涨了一波。但我妈不管不顾,刚看了一处小房子就做了决定,把它买下来。还是写我的名字。
那个小房子只有30多平米,当时的价格是200万出头,位置在市中心,算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了,当时差不多全款买下来的,是家里把广州南沙的房子卖掉了,才买的这个。这次买房的经历很不开心,因为是“低卖高买”,前前后后亏了50多万吧!都说“房产”是保值的,但这次买房的骚操作,实在闹心。
18年,我结婚了,不可能住在那个小房子里面了,所以就把它卖掉,用它来付首付,和老公在深圳买了一个三房,200多万的房贷,主要是老公在还,加之他武汉还有一个房子在供,所以两套房子的贷款是300多万。每个月要还2万左右的房贷,压力很大,每到扣款的日期,感觉心就在滴血,想一想,每个月都要拿出去2万多,这个钱用来做的什么不好,一定就要牢牢的捆在房子上吗?
今年,深圳又迎来一波“炒房热”,一般5年一个周期,房价飞涨,已经成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了,几乎都在8-10万一平米左右。甚至前一阵子出现了“离婚潮”,连去民政局领离婚证都要排一个多月的号,为的就是买二套房少花些钱,真讽刺!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也涨了30%,将近涨了150W,但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以后换房子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我有了买二套房的心念,想把东莞、武汉的卖掉,在深圳再买一个好一点的学位房,很难过的是,卖掉的钱虽然能付首付,但是这种“加杠杆”的操作,将会给日后的还贷带来超重的压力,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只好作罢!
回望这几年的买房经历,只能说勉勉强强上了车,却背负一身的债务。虽有固定资产,却没有多少现金流,所以日子紧巴巴的。我想这种状态不能用“快乐”或者“不快乐”来形容。有利有弊吧。
因为有了房子,所以有了固定资产,未来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孩子能有一个稳定的家;我和老公的消费不再大手大脚,而是精打细算的花钱,能省则省。房子也算是变相“储蓄”!而我也更能塌下心来去钻研一个领域,将自己的工作与能力提升一个台阶,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但是,因为要还很多的贷款,我的生活就变的“受限”,不能随心所欲的出去旅行,要知道,在没背上房贷之前,我每年都回去1-2个国家旅行的,陆陆续续已经走了十个国家了,而近两年,哪也没去过,甚至都很少出深圳;我也不能报名一些大咖的课程去学习了,大咖的课很贵,动辄几万块,想到这些钱能还几个月的房贷,我就把这个念头打消了。所以失去了很多成长与结识人脉的机会。
但反过来,在房贷的压力下,我会去思考“金钱”“财富”这些问题,开始学习一些理财书籍,开始去选择一些定投基金,也会为老公公司的内部配股攒钱;同时也投资了一些保险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打理自己的生活,应了那句话:理财就是理生活。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本身就是快乐的。
所以,我觉得买房真的和快乐无关,关键是看你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