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之路投资理财P2P网贷理财圈

为什么P2P不应该有评级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11人  f97893c63bda

| 小象要趁早

对P2P平台进行评级或者排名,应该是这个领域,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无论是所谓的最大的三方机构也好,还是各路自媒体也罢,都在按照这个惯例,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客观评价或专业的表达。

包括早期的小象,也莫名其妙的对很久以前的网贷池子里的平台做过评级,但当很多投资人朋友过来问小象,为啥这个平台是A级而那个平台是B级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随着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对平台考察的不断深入,我发现,对于P2P平台进行评级,是个伪命题,而且是与其本质属性严重脱离的一种行为。

所以,现在我只会对在投平台的风险性给出个人的判断,而不会再对任何平台进行所谓的级别分类或者是排序了。

同时,今天,小象也想借着这个话题,来深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对P2P平台进行评级或者排序是一件不太符合逻辑的事情。

首先我们需要来重新认识一下评级这个概念,不能否认,在金融领域,评级这个概念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全称叫做信用评级。

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这就是信用评级的源头。

这些评级对象一般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债务人属性,而评级要做的就是对它们如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

所以信用评级的高低,只能部分揭示评级对象的债务违约风险,不代表评级对象的价值,也不能提前预示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更不能作为对其股价走势的评判。

那么我们再回到P2P这个领域上来,很明显,我们所看见的各种评级和排序,它们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平台偿还债务的能力,即使这种排名或者评级它存在,也不能代表,这个平台的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就是对应排序的。

除非这个平台,在自融,当然这是原则性问题,我们总不能把涉及自融的平台筛选出来,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个信用评级吧?虽然它可能是有效的。

既然现阶段对于P2P平台的评级不是信用评级,那么这种评级评的又是什么那?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认为,应该是投资人所承担风险的一种评级吧。

那好,我们继续来分析,投资人是否能够通过这些评级,来有效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

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投资人在参与网络借贷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究竟是什么?

在“暂行办法”中,早就给出过答案,其实就是借贷风险,也就是融资项目自身的信贷风险。

既然只有这一个风险,那么对于P2P平台的评级,原则上也应该围绕着,它所撮合给投资人的融资项目的风险性高低来进行。

这里同样需要引伸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平台自身对其项下的不同融资主体的评级,另一个则是,对平台评级能力的评级。

很明显,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三方评级机构的话,它们评级的对象应该是后者。

那么谁又有能力以一个足够权威的身份对平台的评级能力进行打分那?同时针对于不同人群的不同风控措施又如何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进行判断那?如果一定要评级,按照信贷的基础逻辑,在面向的借款人种类相同,风控措施相同,风控能力相当的前提下,规模越大,风险性也应该越大啊。

如果风控能力不相当,那么又如何对风控能力的高低进行量化那?比如,这个平台的风控能力是5分,对应的待收是10个亿,另一个平台的风控能力是7分,但它的待收是50个亿,这两个平台对于投资人来说,哪个风险性更大那?而这个5分7分给出的标准又是什么那?

如果这些问题,不在源头就确定好,最后的评级又有什么意义那?而事实是,这些问题,从源头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之所以,现在依然有这种所谓的三方评级存在,其实还是在迎合大家挥之不去的兜底思维,也就是把平台当成一个债务人,认定是它在向投资人借钱,然后以它全部的资产承担最后的偿还责任,只要这种兜底思维存在一天,这种评级就有一天的市场,而因为参考了这些评级,而直接做出投资决策的投资人,最后是否在承担着与评级对应的风险?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小象智投频道】

懂风控、会投资,一个爱分享的小姐姐~

PS:这里还有小象的平台观察文章音频等着你来收听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