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项目大了人员多了,架构怎么设计更合理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转岗做JAVA
总体来说,架构是需要一步步演进的,如果项目规模大了还不演进,必然会拖累业务的发展速度。从简单架构往大型项目架构演进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模块粒度如何划分
2.如何分层
3.多团队如何协作
模块粒度如何划分
模块粒度划分是一个细活,最好可以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粒度划分模块。模块划分时需要遵循五个原则,即SOLID原则:
- 单一功能原则:对象功能要单一,不要在一个对象里添加很多功能;
-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对象可以替代基类对象;
-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用途要单一,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建立在最小接口上;
- 依赖反转原则:方法应该依赖抽象,不要依赖实例。iOS开发就是高层业务方法依赖于协议;
模块可以认为是独立的业务单元,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例如登陆模块、分享模块、定位模块、支付模块等。我们可以先按照物理划分,将同一功能模块的类移动到同一文件夹下,做成cocoapods包进行管理。
如何分层
戴铭老师的建议是最多不要超过三层,可以这么设置:
- 底层是与业务无关的基础组件,比如网络和存储等;
- 中间层是通用的业务组件,比如账号、埋点、支付等;
- 最上层是迭代的业务组件,更新频率最高;
多团队之间如何分工
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 首先,需要一个专门的基建团队,负责业务无关的基础功能组件和通用业务组件的开发;
- 然后,每个业务都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开发。业务可以按照功能耦合度来划分,耦合度高的业务划分成一个单独的业务团队,比如机票业务单独一个团队,酒店业务单独一个团队;
- 基建团队人员应该是流动轮岗的,从业务团队里来,再回到业务团队里去。
总结来说,团队分工还是要灵活,不能太隔离固化了,团队分工还是要围绕具体的业务进行功能模块提炼,提炼的通用模块下沉,然后做精做扎实。
好的架构是什么样的
在实践中,一般分为了协议式
和中间者
两种架构设计方案(Router的方式缺点比较明显)。
协议式架构
主要采用协议式编程的思路:在编译层面使用协议定义规范,实现可在不同地方,从而达到分布管理和维护组件的目的。但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
1.缺少统一调度,导致难以集中管理。
2.接口定义模式过于规范,导致灵活度不够高。
中间者架构
主要采用中间者统一管理的方式,来控制App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组件间的调用关系。同时组件接口设计也需要保持一致性,方便中间者统一调用。个人感觉中间者架构更好一些。
中间者架构参考:https://github.com/casatwy/CTMediator;
戴铭老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https://github.com/ming1016/Architecture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