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王者荣耀
上上一回,我们开扒了世外飞仙风地观同学,还记得呗?
观卦和临卦,是一对好基友。
观卦倒过来看就是临。临倒过来看是观。
地泽临,下卦为兑,为水泽,为喜悦。上卦为坤,为大地,为柔顺。
黄河之水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喜悦顺从地流淌,不干涸也不泛滥,这是福泽降临、天下亨通之象。
人体的神识也如江河之水周流循环,如果我们能令意识安然而清明地流动,那自然神清气爽,身心健康。
与观同学仙气飘飘、出尘脱俗的气质不同,地泽临同学颇有他老爹乾大大的风骨,天生自带龙椅认证标记,头上赫然飘着“元亨利贞”的万年老字号,他老爹乾大大一看就嘴笑歪,这小子,亲生的,随我。
地泽临同学走到哪里,哪里的阳刚之气就逐渐增长,令人们感到喜悦柔顺,有种福至心灵的奇妙感觉…
这么说吧,临同学,周易大家庭中的闪亮之星,用现在流行话就是“团宠”一一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出场自带bgm,走哪哪有撤花效果。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元亨利贞,本是自然的运行法则。Wait!这么好的一句话里,为什么紧跟着来一句“八月有凶!”
过去我们曾反复讲过周易中的“七日得”,不是指哪个月中具体的七号,而是阳气运行的周期。同样,“八月”也不是指哪一年农历或公历的具体八月份,和十二辟卦也没什么关系。
“七日”是阳气运行周期,日代表阳气。“八月”是阴气运行周期结束后的又一个开始,月代表阴气。
一个月二十八天,有四个七日,正如一年有四季。月亮的一次圆缺,正好是四个七日。月亮七个圆缺,就是二十八个七日,到了月亮第八个圆缺的时候,阴气完成了一个大循环,进入一个新周期,所以第八个月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八月节”。
过了八月,阳气不久便要消退,将会有凶险。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一一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临同学纵使有元亨利贞护符加身,也逃不过这一规律,所以爻辞提醒说花无百日红,无论多么成功多么美满无缺的事物,也有它自己的盛衰周期,也会面临“八月有凶”那一天。
所以,这句爻辞就是在示警一一在元亨利贞的时候要警慎小心呀!要要小心盛极而衰呀!作好趋吉避凶的准备,就能安然渡过危险。
八月之凶是阴阳规律,而不是必然结果。像临公子这样开挂的人生,老天当然一开始就要帮他植入智能GPS导航系统: “前方八公里路陷,请注意驾驶安全!”一一你觉得他掉进沟里的几率有几大?(屯、坎、蹇、困四位公子泪奔)
初九:咸临。贞吉。
初九:万事万物皆是感应来临,卜问得吉兆。
初九的含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是交互感应而降临的,因为交感不息,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我们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事和境遇,世界才会每天都不一样。
世界初始降临的样子是元亨利贞的,生命的降临是精妙绝伦的,宇宙中每一个瞬间的降临都是全新的、喜悦的、欣欣向荣的,这样的大道是圆满、完美而永恒的。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这孩子十分聪明,能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但5岁仍不开囗说话。
许多了不起的人都开囗说话很晚,比如爱因斯坦,这不是智力发育迟钝,是因为他们从小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感应这个世界。
语言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人进化中发明的一种工具。人类有很多本能(比如灵敏的嗅觉)在进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心智对万物的感受也变得迟钝。
然而我们临卦的主人翁王阳明同学,从小就心思不同常人。他从小对世间万物就有一种超常的感应,这种感应虚灵不昧,超越语言,难以言述。是仰望星空的深遂神秘?是聆听潮汐的澎湃奔涌?是闲拾落花的清寂无声?还是静观水月的心念轮转?
活在这样的感应中,他不需要过早进入人类语言限定的社会世界。这5年不受打扰的生活,使他的感知和观察能力超于常人。父母对他充满耐心,这是王阳明的幸运,也是上天对他特别的赐予。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的咸临,有说法是成临,通诚,但老酷个人觉得呢,应该还是咸。这么一来,九二和初九爻辞不是一样了吗?
初九之咸临,是形而上的,是讲世界基础层面上的规律和法则。而九二的咸临,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行为因素。凡人做了什么样的事,就会感应到相应的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根得善果,有感必应,相应的结果一定会来临。
正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人的好运势和噩运,生化无穷不断来临,都是顺应道理的,不会有天下掉下的馅饼,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灾殃。
所以为什么说临卦和观卦是一对儿呢,就是因为世界的存在和变化不断来临,我们才有可观之物。同样,有什么样的观,就带来什么样的临一一你怎么看待别人,也就面临别人也怎么看待你。你的世界观不正,就面临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你的人生观歪曲,就面临一个歪曲的人生。
这就是易学中一个卦与卦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概念一一综卦。综卦,别名又叫镜面卦,就是将一个卦上下倒置过来看,通过两相对照,以“知彼”来深化“知己”,从而获得综合性的全面认识。
比如在八卦中,震雷☳与艮山☶互综,巽风☴与兑泽☱互综。而临与观也是这样的关系,就是互为综卦。
5岁后,有一天王阳明正在家门口玩,一名高僧路过,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一一这孩子天生赤子仁心,精纯如一,可惜呀,马上就要开囗说话啦。一说话,思维就进入二分的世界,也就有了善恶好坏之辩。这正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从此,小王阳明就开口说话了。因为高僧的提点,祖父根据《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希望在善恶纷争的世界中,他能坚守那份宝贵的赤子仁心。
12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一次塾师先生问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同学们都认为“科举为一等要紧事”,只有小王同学的答案与众不同:“读书做圣贤,才是天下一等要紧之事。”
先生惊: “小王同学是要搞大事的人!”
王阳明的人生观是要做圣贤,所以很快没多久,让他做圣贤的机会真的来临了。
你说我的人生观是多赚钱,为什么赚钱的机会没来临?
那是因为你做不到咸临。真的赚钱机会来了,你心里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分不开神,或者你贪图吃喝玩睡,就让它溜走了。
而小王同学想做圣贤,就一心一意钻研圣贤之道,如饥似渴地探究圣贤的境界。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那就是“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走火入魔似的念念不忘,至诚至真地孜孜以求。这样精诚专一,才是咸临。
临卦的九二这一爻,坚持正道,以光明临世,非常了不起,因为有了这个发心和志向,加上阳爻的敢作敢为的特点,所以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甘,为钳,钳制压迫。六三阴爻而居阳位,与下卦两阳爻产生摩擦,处位不当。六三这一关通过去,下卦兑三爻全化为阳爻,就是地天泰。但这只是就快要来临了,还差那么一点儿,所以有被钳制的感受。
王阳明18岁时,看到先儒在书中写道:“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为了体会朱熹的“格物致知”,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
这是个啥操作呢?
一一就是天天静观窗外的竹子,观到眼睛不眨,观到忘却一切,观到人竹合一,观到人竹俱空,观到这个竹子开口说话,告诉他世间万物最基本最普遍的道理。
人与竹之间能否沟通?可有共性?
一片竹叶中能否包涵整个万物自然?
宇宙真理是否无处不在,存于每一梢竹枝之中?
竹若有灵,能否吐露天机?…
通过外在观察、内在推理,把这些问题思来想去,追究个透,就是“格”。
别笑少年时期的王阳明瞎想,现代人也具有类似脑洞,据说有人做了一项科学实验,如果你每天不断去咒骂一棵植物,这棵倒霉的植物就会枯萎…也就是草木听不懂你骂人的语言,却能感受到你的恶意。这个结论,大家都相信了。
事实上,竹子不就是竹子嘛,人都想不通的问题,难道它会告诉你? 一一到了第八天,王阳明同学脑壳很痛心很累,终于病倒了。
这一病是竭思劳神所致,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格竹失败后,王守仁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个世界上,走自己的路的人着实不多。大多数人都是被别人的思想和愿望钳着走,不肯睁开眼睛去面临世界的真实一一这就是甘临,就连青年时的王阳明也不例外。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六三爻处于不良位置,阴爻当阳位,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既忧之,咎不长也。”在临卦这样的大吉之卦中,六三虽然心怀忧虑,然而正因追悔及时,所以错误消除、转危为安。
“守仁格竹”是王阳明一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后,心历种种艰辛磨炼的他,终于逐渐在人生坐标上找到了生命的真正定位。
六四:至临,无咎。
至临,犹言亲临,是指亲身面对和亲力实践。 这样没有害处。
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王守仁因上书直言,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路途中,刘瑾派人追杀,王守仁将鞋服丢在江边,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还是来到了“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的贵州龙场,并写下《瘗旅文》表达自己的心境: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这是王阳明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在龙场,王阳明陷入最深的绝望中,日日拷问自已的灵魂。
他心中有很多解不开的结: 为什么世道那么黑暗?为什么小人当道,正义无法申张?为什么好人长期蒙冤?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天理,为什么不惩戒坏人?或许这个世界己败坏,根本没有天理?
有一天,月淡星稀,他停止了对公平和天理的诘问,望着漆黑的寂夜,心中一片空茫。
在这片空茫中,他的脑海停止了追问和思考,就像返回了儿时的自己,与天地万物同声共气,交融合一。
忽然,一道光从黑暗中射出来一一王阳明缓缓地睁开眼睛,他看到的黑夜己然不一样了。
在那个晚上,他领悟到,所谓天理,不在山河草木中,不在经卷道理中,也不在哪位师尊大德的思悟教法中,而从来就是在我自己心中,要由我自己去身体力行去活出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皆误也!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后,王阳明彻底摒弃了以格物为穷理,注重外界一事一物之理,对经典的一字一句细心理会的做法,不再追从外物,而是转向自心,以格物为正心,以良知为评判事理的标准和解释经典的根据,亲证圣贤之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弓行。人若非知行合一,怎能至临无咎? 此心光明,从此无论人生多么黑暗,我也能走下去!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临,就是一种时时刻刻看透事物的本质,一种彻底知晓自己和他人,并作出明智判断和行为的知觉行动能力,就是以知行合一的力量临事应物。
龙场悟道,不仅让王阳明活得了内心的丰富与安静,还获得了一种觉醒的力量——知行合一。从此他的人生启动了开挂模式。
知临的力量有多大呢?让我们看看王阳明同志开挂后完成的种种不可能任务一一
南中叛乱时,守城主将战死,然后王阳明同志赶到,率领偏裨,接管残兵败部,毫无悬念地秒速荡平贼寇,很多作乱十多年的资深造反专业户都被彻底KO,人们都惊呼王守仁是神。
在宁王叛乱中,王阳明同志手中无一兵一卒,却以知临的力量,仓促召集文吏弱卒,散布假檄,使敌人猜疑迷惑; 几封书信,使叛军上下离心;智计百出,使宁王被牵着鼻子走; 一场火攻,避实击虚,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宁王之乱。
因为他的胜利过于神奇,以致于朝廷很多年后才相信确实存在过一场叛乱…
朝廷不认可,并不影响王阳明同志成为平叛大伽,每每叛军兵临城下,无论身处什么险境,敌人多么凶猛,朝廷支援多么不给力,王阳明同志从来都是一脸神鬼莫测,风轻云淡的模样,把对方狠狠摁地上怼。最终总是叛贼爬起来抱头痛哭,心悦诚服求原谅求归顺,这样的事儿多的讲不完。
在广西,不,是在明朝,凡是有造反的地方,都有王阳明,凡是王阳明到哪,哪里的反贼都不可思议地捐膝盖…这才是真正的王者荣耀啊。(耳边响起威风凛凛进行曲)
六五知临,与九二咸临心志相应,正是怀才施政的好时机,是整个临卦功德彰显之爻。因此爻辟说大君之宜,充满了王者临世的荣耀光辉!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以敦厚的仁心临世,吉利,无灾祸。
敦,本是盛粮的食器,后又衍生为诚朴宽厚、勉励教诲、推崇崇尚的意思。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王阳明在取得功业后激流勇退,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收了很多学生,开启了有问必答模式。
学生问: 圣人和愚夫有什么区别?
王阳明:“良知”是人人先天具有的,只是圣人能以良知面临这个世界,而愚夫不能以良知面临这个世界罢了。
学生问: 怎么做才能使良知显露降临呢?
王阳明: 良知受私欲的障蔽,要让良知显露降临,只要每天减除一点私心杂欲一一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学生问: 静坐用功,觉得良知显现;可是遇事又断了,怎么办?
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静坐不过是你在放溺自己罢了!
王阳明对儿子说: “孩子,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做人哪,心是根本。”
王阳明还跟一个和尚说:“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还有很多这样金句都收入在《传习录》中。人生百年,白驹过隙,能读到这样的句子,难道不是因为具备敦厚笃实的德行么?既然我们学习了临卦,难道不该敦而不怠地力行么?
小 结
地泽临,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兑为泽,地高于泽,河泽容于大地之中奔腾流淌,比喻顺应天理,依道而行。
地高临于江河之上,垒岸相望,曰守; 河流亲俯于大地,滋运万物,曰仁。
知与行合一,如同河流连通两岸。不管流向低处,还是流向曲折,都会按良知而行,曰临。
王阳明同志纵横捭阖、波澜壮阔而又富有传奇的人生,展现了非凡的智慧,是临卦的真实写照。
为官一方则关心百姓疾苦,勤于治理,政绩颇著;四方平叛,整顿军队,推行教化,实施仁政,使战乱之地安定长达百年;
退而传学则冲破程朱理学僵化,施教不论贫富裕贵贱,悉心传道业解惑。终其一生,时刻不忘挽救世道危机,体证其匡扶救世的志向情怀,不负“守仁”二字。
总之,一句话概括: 学临卦,应学王守仁。
圣人不临世,则我临世为圣人。
纵使你不想做圣人,只想做一名凡夫俗子,在你面临人生艰苦绝境,前方的路难以走下去时,也请牢记王守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