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难相处 - 草稿 - 草稿 - 草稿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瓢洋过海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特定的效应和法则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揭示了人们互相吸引的秘密。通过了解这些效应和法则,我们可以透视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与人交往的诀窍。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这些人际法则,就算遇到再难相处的人,我们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首因效应:在看脸的时代,如何塑造第一印象

    在这看颜值的事代,首先是长象天生丽质拥有让人一眼惊艳的高颜值,要么你后天努力打扮,否则将很难给人留下美丽的第一印象。但很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而已。

    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告诉我们:交往双方产生的第一印象是最牢固、作用时间最长、最不容易改变的,而且它还影响到后期双方对彼此的评价。

  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下,如果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好,那么在以后交往中,对方会更愿意发现我们的优点和美好的品质。如果我们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很糟糕,那么对方就会一直盯着我们的缺点或者把我们往不好的方面想。

  第一印象是非常主观的,会直接影响之后一系列行为。一旦让别人产生了不好的第一印象那么无论我们以后怎么努力,都很难扭转这个坏印象。所以,在于别人初次见面时一定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面带微笑,不卑不抗

    在第一次见面时,微笑能传达我们的友好和善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不过,微笑也要有度,大笑或者不停地笑都不够庄重,也有讨好之嫌。我们在表达友善时,一定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尤其是面对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过分的巴结和讨好会让对方轻视。

  讲究文明礼貌

    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必须要文明、礼貌。满口污言碎语的人会让人感觉粗鄙,举止不文明的人会让人怀疑他的道德品质。文明礼貌是我们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体现,所以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要多用礼貌用语,而且行为举止要讲究礼仪。

  注重仪表,举止得体

    整洁美丽的仪表、高雅得体的举止、温和亲切的态度都是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在别人还不了解你的情况下,邋遢的外表和过分随意的举止都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不过,注重仪表并不是要你满身名牌、穿金带银,因为过分地修饰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肤浅。简单大方,适宜场合的打扮就可以。

讲信用,守时间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不守时的人很难让别人产生好印象。而且人们第一次见面就出现不守时的情况,会给对方留下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能给人自信、乐观、坚定、可靠的第一印象。想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就要做到外表上衣着整洁,与人说话时双目有神、眼神正视对方。走路时步伐坚定,说话做事自信果断。

刺猬法则:小心越界!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安全距离

  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想要依偎在一起取暖。可是,当它们彼此靠近的时候,都被对方身上的刺扎的疼痛不已。它们因为忍受不了疼痛而分开时,又差点被冻死。最后它们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合适的距离,保持这个距离它们既不会被彼此的刺扎到,又能相互取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两只一样,很想与人接近、与人交往,但是又想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私人空间是我们的堡垒,一旦遭到“侵犯”就会让我们感到不适。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渴望亲近,又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把我们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要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当的距离。虽然,人与人之间有相互需要、相互帮助的需求,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能为彼此保留私人空间,只有有了私人空间,我们才会有安全感,才能信任他人。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的最近距离,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这种亲密的距离在空间上的体现是15cm。身体上的接触表现为挽手臂、促膝长谈等。这种距离仅限于情感关系十分亲密的人,比如感情很好的家人、朋友或者情侣、夫妻之间。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和对方不是这样亲密的关系,就不应该闯入对方的亲密距离内,这样做不仅会自讨没趣,还会引起对方反感。

  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比“亲密无间”的距离要稍远一些,双方之间比较少有肢体接触,在空间上的体现是46~76cm,在这个距离里,双方可以亲切友好地握手和交谈。这是熟人之间的距离,陌生人闯入的话会很不受欢迎。

    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通常都适用于非正式场合,而在正式场合我们就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适用于正式场合双方礼节性的交往,远远大于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在一般的工作环境和聚会中,人们通常应该保持1.2~2.1m的距离。在更加正式的场合,比如面试或者正式会见中,这个距离一般在2.1~3.7m。

  空间上的距离,其实也反应了心理上的距离,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和同事、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度关注他人隐私。

    公众距离

    这个距离通常是指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空间上大约为3.7~7.6m。在这个距离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一定会发生联系,更适用于单方面的演说。

  掌握了这四种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我们就能判断出对方所需要的私人空间和适当的交往距离,这样我们就能在交往中把握适当距离,既不疏远对方,也不“侵犯”对方的私人空间,让人际交往更加顺畅和谐。

沉默定律:该争的一定要争,不该争就请闭嘴

    沉默定律又叫“沉默的螺旋”,这个定律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就会积极的支持,那么这个观点就会扩散得更快。如果自己的观点赞同的观点很少有人支持,或者受到大多数人攻击,那么即使心里再赞同也会保持沉默。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的生音越来越小,最终形成“沉默的螺旋”。沉默定律为什么会产生呢?那是因为,发出与“主流意见”不同的声音就有可能被孤立,而大多数人都不想自己被孤立。

  沉默定律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群人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不是经过思考和验证而得出的,而是对主流意见的默认。但是,主流意见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当少数人的想法与主流意见不同时,他们可能迫于压力而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好随波逐流,这样造成了一些人在集体中心口不一,内心也十分压抑。

融入积极正面的环境中

  如果身边的人都勤奋努力,正直善良而且积极向上,那么我们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这就是沉默法则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家都勤奋努力,那么我们也会不甘落后。所以,我们要让自己融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让沉默法则成为我们助力。

勇于在不正确的“主流意见”中保持独立性

    在负面的环境和氛围中,不正确的“主流意见”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有的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成风,其中有些学生本身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甚至为了追求金钱而走上了歪路。

    在这种不正确的“主流思想”面前,我们不应该保持沉默,更不要选择随波逐流。而是要勇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不刻意迎合“主流意见”,顺其自然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取舍,有些“主流意见”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委屈自己,而且,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没必要去争,更没必要去迁就任何一方。

  沉默法则在人际交往中十分常见,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只要做到了上面三点,我们在就不必害怕沉默法则,反而可以利用它。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提高自己的格调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自己境界不高、能力不强,却喜欢恃强凌弱,通过压制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样的人最喜欢做无谓的争执。我们要避免成为这样的人,要提高自己的格调,专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追求真正的高境界。当我们有了宽广的胸怀和绝对的自信,就不会再和别人发生无谓的争辩。

  不以势压人

    如果我们要避免发生无谓的争论,就不要用“以势压人”的方法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这样做会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就算无理也要搅三分。平心静气地与对方沟通,也会归理性,不再胡搅蛮缠。

抢先进行自我批评

有的人喜欢留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并不断地挑衅别人引起争执。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可以“先发制人”,抢先承认自己的错误,让他无话可说。而且我们主动承认错误会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就不会再主动挑起争辩。

用夸奖让对方服软

用不理会的态度面对无谓的争执

虽然我们时刻都在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但是争辩总是无法避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是永远存在的,总有一些人喜欢无事生非。所以当无谓的争辩不可避免时,我们也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争论上面,而应该采取“不理会”的方式应对。不理会、不反击的做法看似是在示弱,实际上却显示出了我们强大内心和淡定的太度。

互惠关系定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得到,先付出

所谓互惠原则,就是收到恩惠后必须想办法偿还的心理。人们在获得别人的恩惠以后,一定会试图回报对方。也就是说,他人给了我们好处,我们会想办法回报。同样地,我们给了他人好处,他人也会设法回报我们。

  互惠原则的核心就是:相互交换,互惠互利。正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就要帮助他,或者以其他形式来回抱他;如果别人送了我们礼物,我们也应该回礼。反之,别人对我们也会如此。

      互惠原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对方对我们好,我们就要对对方好;要想别人把我们当朋友,我们就要先把对方当朋友。

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能轻视他们,或者因为自己的一点长处而自高自大。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跟他们平等交往,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施舍,我们也不可以一味地索取。

积极帮助他人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伸出了援手,那么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我们。不管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我们都应该积极帮助他人。

  增加自己的“利用价值”

  既然互惠原则的核心是互惠互利,相互交换,那么“利用价值”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收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因为这个人能给大家提供更大更多的帮助。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有一定的价值倾向,如果一个人值得交往,人们就会去建立并保持与他的关系。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功力,但是人们都希望自己和朋友之间能互惠互利、保持平等。所以我们应该增加自己的“利用价值”,去做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自我暴露要对等

  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我们比对方暴露得多,对方就会感觉有压力,会对我们产生回避和防卫的心理。如果我们暴露得比对方少,又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没有交流的诚意。

  自我暴露要循序渐进

    我们在自我暴露时,应该运到循序渐进,要缓慢而温和地向对方敞开心扉。如果过早地涉及太多的个人隐私,会让对方产生不安全感,认为我们不稳重,不敢托付自己的信任,从而导致双方关系难以进一步发展。

    想要双方关系更亲密,就必须适度地暴露自己。而且我们在暴露自己时,要注意对等个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获得亲密的知心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古训,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不仅是换位思考的重要原则,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和品格。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去欺骗别人;如果我们不想被人瞧不起,就不要用“势利眼”看人;如果我们不想被人辱骂,就不要说污言碎语;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真心,就要真心对待别人;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著名作家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孤岛。”我们每个人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需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所以,当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时,就是在为我们自己考虑,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不会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的人,也没有人会为他考虑。自私自利、极度自我的人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为他提供帮助或者安慰。那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对方也会帮助我们。我们真心地为别人考虑,对方也会回馈我们真心。

  当别人和我们意见不一致时,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说不定就能理解他的想法,对他多一份包容,那么对方也会更加尊重我们。我们的理解,会换来别人的尊重。

相悦定律:因为喜欢,才有吸引

一般来说,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他们不一定很优秀,也不一定很漂亮,但是他们喜欢我们,所以我们也会很喜欢他们,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这种强烈的倾向,就叫做相悦定律。

  通过相悦定律,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喜欢自己的人的态度更积极,与他们交往的意愿更强烈。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相互的没有人愿意自讨没趣,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选择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作为朋友或者伴侣。这是因为,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能让我们感受到愉快个被尊重,而且他们的喜欢,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肯定,说明我们对社会和他人有价值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喜欢我们,就要多肯定和称赞别人,就要用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积极发觉别人的优点,用行动表达我们对他的关注和喜欢。

但是相悦定律不一定会百分之百有效,它对自我评价较低的人很难生效,这是因为,自我评价较低的人通常不会相信别人会真心地喜欢他们,反而会认为喜欢他们的人别有用心或者没有眼光,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相悦定律是人际交往中最有效的定律之一,它在我们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人际关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我们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人,如果对方喜欢我们、给我们带来快乐,那么,我们就会在相悦定律的驱使下接近对方,和对方发展人际关系。也许我们一开始对对方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相悦定律的魔力会让我们渐渐喜欢上对方。

    相悦定律的影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顾客会因为推销员热情而殷切的态度买单,女孩会被男孩的真诚和爱慕打动,员工会对欣赏自己的领导特别有好感。总之,为了让人际交往更加顺利,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相悦定律。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理解相悦定律的含义,并能很好地运用它,我们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传达出的友善和欣赏来让别人喜欢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喜欢中获得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被相悦定律迷惑,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理智,不要被奉承和好话冲昏头脑。

——笔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