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抽象概念的具象化
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以及初步逻辑思维的锻炼。在多次教研中,我发现其实对于抽象的概念如何表达帮助孩子们理解它,是需要老师们不断思考的,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挑战一分钟》就是属于以时间概念为主线的一节活动。而时间这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同时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虽然说离不开,属于抽象概念。但是孩子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和规划管理意识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可以看出,程老师在设计时,肯定也是思考到如何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时间,帮助孩子明晰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所以也是想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所用的一日时间表,时间表其实更能体现时间在孩子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将内容很正回归到了幼儿生活。
了解一分钟时长怎么了解?老师在设计时借助钟表,图片+声音+动画演示——多感官的感受时间。
教师小结比较明确和清晰,比如一分钟有60秒,一秒代表一个格,60秒就是60个小格子,这样具象性了,更容易感知抽象的时间,同样也是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一点正是说明程老师关注到了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并以此作为整个活动涉及的依据。其次可以加动作,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运动中感知时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将抽象的不易感知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了。
关于通过具象化来帮助理解的实例,其实经常会发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们交流社会性情感,如“幸福”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幸福?如果就单纯字面意思来解释是不是很抽象?也很难准确的概括它?但是如果将其具象化,转化成一种生活中的幸福小实例,比如“我觉得幸福是冬天在温暖的房间小憩”、“我觉得幸福是给妈妈的一个吻”、“我认为幸福是一顿美味的火锅”......那么是不是感觉“幸福”这样一个既常见又抽象的名词,变得不仅很具体容易理解,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对幸福不同的理解,都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再将不同的体验进行分享,所获得的将会无比的丰富和精彩。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在运动游戏中感知时间,利用一分钟倒计时来进行,通过提问:“一分钟内你的运动做了多少?”通过具体数字引出了问题:“那为什么一分钟的时间是一样的,小朋友们做的运动数量却不同”从而引出——效率的感知,进而引导幼儿理解“原来专注认真会提高效率。”还有后来涉及到“遇到困难等不轻易放弃”等等社会性情感目标,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
课程是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程老师此活动情感目标的完成,是最终将课程活动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中,转而发现自己在设计活动中,虽然在目标制定中情感目标肯定会有,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说实话,知识、技能目标确实是要比情感的培养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情感上的目标达成也往往是不显在明面儿上的,没有一种很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你是不是达成了?换句话说是比较隐形的,那么不好判断能说它不重要吗?相反我们不得不说,社会性情感目标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所以还需要自己再进行反思和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