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如何学国学

2020-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弹琴的王司徒

在谈如何学国学之前,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国学。《论语》、《孟子》,《周易》、《春秋》,这些固然是国学。但看风水的说自己是国学,喝茶的也说自己是国学,木匠也说自己是国学,国学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观点是:经史子集是国学。更通俗地讲,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史、哲都是国学。

《诗经》、《楚辞》、汉赋,六朝散文、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归为文。

史就不必多讲了,一路捋下来就好。诸子百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有星象占卜、风水奇门等等,这些归为哲。

学国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学习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以前是文言文的天下,不懂文言,谈何研究国学。学习文言,以王力的《古代汉语》为好。此书先给出几段文选,并有详细注解,然后讲常用词,再讲语法、常识等通论。此书主张文言要在读中学,而不是空谈理论,古人学习文言也是反复诵读中学习的。

此书把文的部分几本上都涵盖到了,都有选文。而且此书还为读者推荐了优秀的注本。这里,我们要谈一下注本和版本的问题。

选出版社是很重要的,有些出版社是以出版地摊书为主的流浪出版社。他们所做的是把良好的原文肢解,或配上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垃圾译文。一本书有十个版本,其中八个不全,这都是流浪地摊出版社干的好事。

古籍以中华书局的为好,上海古籍的也不错。读外国名著不但要选出版社,还要注意译者。如果读者拿不准,可以百度一下。如果是古籍,可以搜“***哪个注本(版本)好”,“***哪个译本好”。这时会跳出一大堆推荐,其中豆瓣、知乎、百度知道的推荐有理有据,综合几家看心里就有数了。

有人说不要看注本,这话纯属放屁。买不带注的线装书的人多半是装修用。古人看古人的书还要看注,我等不习文言已久,有何能力不看注。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文意都未疏通谈何其义自见。

注本要先看今人注再看古人注。今人注以现代汉语,容易理解,这样对原著有一定了解后再看古注就容易多了。比如看《论语》,我们要先看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或杨树达的《论语新注新译》,再看《论语注疏》、《四书章句集注》、《论语正义》。注本的观点或有所不同,这需读者要批判着去读,如曹操之于诸位谋士。切不可读了《论语》就要着长袍大袖,焚香磕头。

有了一定文言文基础后就要看史。史乃背景,是文、哲的根基。想学好唐诗,最好要看看隋唐史,读外国著作也是,都要看看史。

这里要介绍一下哲学史。哲学史可以说是记录了思想的流变,历史孕育了思想,思想又推动了历史,如中医气与血的关系。懂了史就懂了为何会有此思想有此文。

中哲的内容基本就是诸子百家、理学、心学、佛学这些。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不错,一定要注意,是“简史”,如果买了不简的史,那就要费些力气了。虽然很多人对此书有微词,但好在此书脉络清晰。我们最主要的了解思想的流变进程,而具体的则需要看原著。学哲学看再多的导论也不如看原著。还有一本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此书是按西哲的框架把中哲进行了分类,冯之书为纵,此书即为横。看个上册就够了,下册实在枯燥。此书最主要的是框架好,具体的还是去看原著吧。

读者可以以史–哲–文,按时间顺序读下去。倘若实在摸不着头脑,可以参考一下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略谈一下国学之作用。读书之用不似渴饮水,读书之用如去健身房。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区别,年长日久便会显现出来,国学之作用在于素养和修为。早之国家领导人如毛、邓都爱读《资治通鉴》,现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里还可以看到邓当年读的书。大凡大公司的领导和其他所谓成功人士,多是爱读书爱学习的人,只有那些目光短浅认为住别墅、开豪车、一天三顿小烧烤就是美好生活的人才鼓吹着读书无用。

国学之研究者常犯一个毛病,把自己修炼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这样的人还需多看书,境界还不够高。需知早时人类思考的问题大多是相同的,只是得出的答案不太相同。柏拉图之于理学,赫拉克利特之于老子,其观点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所以,不要总想着“灭洋扶汉”,唐人可以放心的把葡萄、胡人刻在铜镜上,长安的昭陵上竟刻着鸵鸟。

需知,强大而自信者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