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001】

今天讲了对写这个表现手法。陌生的概念,自然先解释。【百度一些例子】
什么是对写法?
对写法:在表现怀人主题的诗歌中,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往往借助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对写法”。所谓“对写法”,就是诗中主人公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诗人却不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使抒情更有层次感。
有什么作用?
可以把这种深挚的思念之情更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使抒情更具层次感,表达新颖不落窠臼。
实例展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在构思上,诗人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却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三、四两句诗人蹊径独辟,想像兄弟们重九相偕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这一写法,不仅有新意,而且把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意表达得曲折而浓郁。
赏析对写法的句子。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体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就说着远行人。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参考答案:
1.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夕之夜,一家欢聚。而诗人却身居客舍,远离家人,只能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承前一、二两句,诗人似乎应该倾吐此刻的思乡之情了。可是,诗人笔峰一转,撇开自己,从千里外的家乡写起:“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另一种表现。
2.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体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就说着远行人。”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此时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三、四两句写“思家”之情的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像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
3.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五月明之夜,诗人身在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念鄜州的亲人,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题为《望月》,诗人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是“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诗圣不落窠臼,自出机杼,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的前三联,全从对面写来,只写妻子“独看”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含其中。两地望月,一样相思,“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深沉悲哀。
4.“洛阳亲友如相问”句运用了对写法,辛渐要回洛阳,诗人明明托他问候洛阳亲友,而诗人却转换笔锋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构思新颖,把对亲友关切之情表达得婉曲深刻。
后记:
最后让学生积累一下答题思路。多一个解读工具,会多一条走进诗词的道路。慢慢积累,聚沙成塔,时时翻看,形成能力。所以笔记还是要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