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51人  Lyne_友谅仔

前几天参加广州分会线下活动——心理类书籍专题分享会,其中有一本是《少有人走的路》。现翻出“广州分会30天打卡活动(2018.2.4---3.4)”时,自己就这本书写下的分享记录,仍感觉热情澎湃,现想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探讨。

读后感一  ——  个人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太有吸引力了,而且越往后面越精彩,在作者写到人类未知领域的时候,我真的愿意相信作者的观点——上帝和佛祖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想先从后半部分说起。

在这本书的案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通过读这本书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读完这本巨著(对我来说),我发现,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不仅仅是通往心智成熟这么简单,这简直就是通往“内圣外王”的路呀。

其实再细细想一下,我也打开一下脑洞,心智成熟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佛教里面说的“活菩萨“,以及基督教里面的特蕾莎修女”呀。所以所有正义宗教和学说,最终都是一致的,只不过途径不同罢了,修行圆满的佛教徒遇见基督徒时,会异常的亲切,并会互相鼓励对方继续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都能看到各自的道路都是行得通的。

但为什么佛教或基督教,会规定其门徒不能再信其他宗教了呢?这一点我认为,正像是斯科特派克所说的那样:心智成熟的路是艰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所以各教派的先知们也深谙其意,并意识到人生苦短,所以作此规定,以免芸芸信徒做无谓的功夫。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修行之路,写成经书,以供后人次第修行。“经”者,“径”也,也就是道路的意思,这个跟斯科特的表述也是一致的。

而斯科特通过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站在统观全局的高度上,把每个教派看做是现象,大胆假设和论证,对关键性问题从不回避和武断,所以就能找到最接近真理的解答。

最终,作者也认为,无所谓那哪条路最好,科学也罢,宗教也罢,儒学也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次第修行,并付出艰辛,对抗懒惰,终能走过这条少有人走的路的。

另外我认为,所有克服懒惰和恐惧的方法都是修行之道,包括很多工作方法之类的,所谓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但是也要讲求方法。而邪恶亦是一种途径,如果能得到正确的点拨,这类似“虫洞”,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就如《西游记》里面那些妖怪。这又让我想起《西游记》里面的最后一难大小雷音寺,我觉得就有点像,斯科特所说的“上帝即是开始又是结束”,这就提醒修行者,不要进入回到原始 “潜意识”的状态,也就是婴儿时期的状态,这种“无我”状态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二——书中主要内容

其实这本书最核心的就是两点,自律和爱,这是走向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

首先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成熟包括自律和爱。

第一部分,自律有四个原则

1.推迟满足感

2.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就是推卸责任,这个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两个阶段相似,第一次情感的奴隶,第二个阶段是面目可憎。

3. 忠于事实,其艰难就在于需要不断的进行修订,这里要避免移情的现象,就是用过时的地图去处理现在的问题。

4,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里面说到掌握生气是一种本领,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如何生气?这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里面说到的表达愤怒。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放弃会给心灵带来痛苦。

其实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放弃的过程,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中止生命之旅,否则就必须学会放弃,书中写到了,人生各个阶段需要放弃的东西。

人类只有适当的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很多宗教都有提到,比如佛教提到无我。

作者提到假使人生的目标是逃避痛苦,那我们就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精神和意识的发展和自律了,但是是什么让我们去自律的呢?这就进入了第二部分,自律背后的源动力——爱。

第二部分,爱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不能坐享其成,而需要真诚持续努力的付出。

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了是什么遮蔽了爱?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里作者提到了不是爱的表现有,依赖性,坠入情网,精神贯注和自我牺牲。

爱最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

体现关注的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是倾听。

倾听的误区

一要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而不是给予者

二,不与理睬

三假装倾听

四选择性倾听

五认真倾听,每一句话。

真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体现,努力去听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这里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里面,听对方的,观点,感受,需求和请求。

另外,爱是需要承担风险的

第一是失落的风险,爱需要勇气,面对自我界限的拓展,接触从未接触的事物。这会使我们获得改变,但也可能使我们陷入痛苦并产生恐惧,此时需要勇气,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的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第二次独立的风险,自主选择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自尊自爱。

第三是投入的风险,充分的投入是真爱的基石,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后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的,抛弃对方,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先抛弃你”的模式。其实也就是过时地图在起作用。

第四是冲突的风险,避免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之人。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时指责对方,就等于告诉对方“你错的,我是对的”,相当于推卸责任,划清界限,而不是共同的面对解决问题,所以这样会更加糟糕。

所以我们解决冲突,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勤于自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才能避免。

最后爱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和意外的风险。

摘抄一段书中的原文作为结尾:

我们的心灵获得力量,就会感觉舒适愉快。没有什么比成为人生的专家,熟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让人觉得幸福了。我们的心灵愈是成熟,就越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专家。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更加谦逊和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