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眼阅世散文想法

巫眼阅世之32:请珍惜凉薄人间那些寥若晨星的姐妹情谊吧

2017-01-14  本文已影响95人  小女巫惠惠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较之于男人,女人貌似更容易熟络,因为大多天生小性儿,好八卦,大概也因为历史悠久的弱势,所谓"第二性",所以需要抱团取暖。但女人实质上更不容易结成联盟,她们成为知己的难度要比男人大得多。

有语云:

不要试图爱一个男人,但一定要理解他;不要试图去理解一个女人,但一定要爱她。

可见,女人是用来爱的,男人才是用来理解的。

在当代作家中,谙熟女性心理的当属苏童,他的《米》、《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堪称解读女性心理的典范之作。除了苏童的小说,后来的《欢乐颂》、《七月与安生》,甚至包括古老的《孔雀东南飞》、《游园惊梦》、《金锁记》等作品,但凡讲女人故事的,其中的相爱相杀,互助互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美好的部分则往往稀缺。

男人的使命仿佛打一出生就已注定,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再不济,也得独善其身,晴耕雨织,养家糊口。或儒或道,或朝或野,实无太多迂回和选择余地。当然历朝历代都不乏有试图反抗宿命的,如南唐后主李煜之类,无论天分多高多有情趣,只要在其位不谋其政,或像宝玉一样讨厌“仕途经济”这些劳什子事儿,便被视为不入主流,不务正业,“烂泥扶不上墙”。

而女人则不同,从个人选择的层面讲,“第二性”却也并非全是坏处,她们得以被天然排斥在家国之外,倒也多了许多进退伸缩的空间,可以活得相对自我一些。尽管有时也不得不被有家国之累的男人裹挟,比如虞姬,比如杨家女将,但总比天生被家国绑缚要好很多。也因此,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女人天生离美,艺术,精神,上帝这些东西更近。

女人是感性的动物,似乎早已用不着再去确证。这样一说,仿佛女人应该更容易结成友谊,其实不然,乃因“友谊”许多时候是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当然也包括功利等非感性的社会因素。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也许叫"终极目标"更为恰切。

男人视安稳的婚姻为现实基础,剩下的便是"终极目标",所以,不因后院起火而劳心费神才是成熟男人的择偶标准。而对多数女人而言,婚姻安稳却成了终极目标,剩下的,可有可无。所以才有人发明了“败犬女”,女人无论事业多成功,只要一朝不嫁,便是人生路上的一只“败犬”;而多金、独身的男人却被称为“钻石王老五”,这是多么深刻而微妙的性别歧视啊。

放眼一瞧,兄弟情谊遍拾皆是,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梁山好汉一百零单八将,从门客到义仆,从荆轲刺秦王到豫让杀襄子,那种情同手足,出生入死,同仇敌忾,“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侠肝义胆,一点都不比“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更逊色。试问作为女朋友、妻子、情人的你们,可曾嫉妒过你身边的男人的兄弟情谊?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地位之悬殊,是如何叫女人们不堪又不甘啊?衣服想换就换,手足怎能随便割舍?

套用北岛的一句诗,是否应是:

男人是男人秘密天然的守护神,女人是女人道德天然的卫道士。

当然,这"秘密"大多时候仅限于与功业无关的女人,而一旦涉及"仕途经济",兄弟反水叛变的并不在少数,这大概也是男人的社会性决定的——既然可以为了功利结合,当然也可以为了功利离散。

男人为男人死,男人为女人死,女人为男人死,都多到不计其数。当女人深陷爱情,爱情便成了她的宗教,死亡不再可怖,而更像是一种祭献或成全,这同样是她们天生的属性决定的,即使她们同样被社会角色绑架。

比如《色戒》里的王佳芝,哪怕她明知自己的选择是死路一条,在最后一刻,她到底还是选择了用自己的命去做抵押,放爱一条生路。我不认为她是爱与性的奴隶,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许多女人从内心深处抗拒社会对她的角色绑架,而男人则是向往的,这是很大的不同。她的之所以接受“特工”这一角色扮演,实乃喜欢这个游戏带给她的惊险刺激比演舞台剧更强烈——把性与爱置于刀锋上行走,还有什么比这种乱世游戏更具有活着的吸引力呢?

而易先生则不同,尽管颠鸾倒凤时他也很享受,尽管出双入对时他也曾出手阔绰,而一旦涉及生杀予夺,那便是你死我活绝无半点含糊,所以,当王佳芝即将秒变刀下鬼时,副官进来询问易先生是否还有话说,易先生摆摆手,一个字都没有。

这是张爱玲式的阴冷,也是她对男性冷酷残忍的管窥。这才是真正的现实,死都死了,还煽情做什么?想想都恶心,但三流编剧是不会放过任何“梗”和“泪点”的,也因此他们永远是三流。

有女人为女人死的吗?相比之下,姐妹情谊寥落到屈指可数。

李碧华一定是深谙这一点,所以才一反常规,写了《青蛇》,她已不屑去谈爱情,老套又俗气,太多人说,不缺她这一个。所以她独辟蹊径,直接让一个冒冒失失混不吝的少女小青做了主角,让人们看她那一身好本事和青涩的义气。

可仔细一想,大约因她情窦未开,不解男女之事,不知人间究竟有什么好,也不知窝窝囊囊的许仙有什么好,只知谁都不能伤害我姐姐,谁跟我姐姐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因此质而言之,她其实更像一个“少年”,还没成长为一个女人,如果再修炼几百年,出落成如花似玉深情款款又深晓人事的女人,谁知道她俩之间,究竟是相爱还是相杀?

一代著名诗人顾城在新西兰岛上一手导演的惨剧并不只是特例,除了男人的自私变态以外,女人的缺乏理性也是原因之一,谢烨为爱一味妥协,包容、隐忍到无原则无底线,李瑛光明正大地插足别人家庭,理直气壮地当小三儿而毫无愧意,说到底,三人都是非理性的奴隶,无一可辞其咎。

女人的友谊,貌似琐细,好像随时可以从嗑瓜子,说八卦,扯犊子开始,头发皮肤,衣服鞋袜,老公孩子,化妆品卫生棉眼药水指甲油都是由头,但那只是表象,真正的姐妹情谊,最终取决于价值观的匹配度和自身品位的相似度,其难度并不亚于找对象,甚至更难。这么说,姐妹情谊的概率已经很低了,逃不过的尴尬还有:当女人真要旗鼓相当平分秋色了,往往又开始相互提防,私下诽谤,挑衅,内讧,攻讦,讥讽,暗伤,使绊子较劲儿。

这一点和男人是很不一样的,一个身居高位的男人可能在某一日回到家乡,和当年的发小把酒论盏,戏说当年光屁股时掏鸟蛋下河湾偷东西气老师的糗事儿,对他们而言,这样的情谊抛却了名缰利锁,更加弥足珍贵。

比如宝姐姐和林妹妹,可谓平分秋色旗鼓相当,奈何三观和性情又大不同,因此日常相处免不了使小性儿玩内功,磕磕绊绊,惹得一堆人跟着尴尬。宝钗自是聪明,知道怎样人前做好人,总是把人情世故调弄得严丝合缝儿,然而心下又何尝真的坦荡磊落不在乎?不过是演技好些罢了。

说到底,多数女人只是“小”女人,囿于本能,囿于认知,囿于修养,囿于小利,等等,一不小心,她们有意无意地便成了那个被自己讨厌的人,这才是真正被诟病的“第二性”。

所以有时我想,可能女人之间的友谊也像男女爱情一样,三观是必须要相近的,而性情则要互补,这样的话,大约会更持久些吧。

比如张爱玲与苏青,同属上海滩一代才女,都是靠写作谋生的女人,应算三观相近,但性情则大不同,一个干练如女汉子,一个通透似狐媚子。所以,苏青可为张爱玲与胡兰成牵线搭桥,暗中促成。

因此,作为女人的你,若有幸把姐妹情谊延续至今,尚可联系,那真是弥足珍贵,请狠狠地骚扰、尽情地吐槽、漫无目的地八卦、肆无忌惮地互黑吧。不是有句老话吗?

珍惜眼前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