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远在南方的侄子
今年春节收到了侄子王浩寄来的赣州脐橙,并表示今年又不能回家了。这应该是第四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前两年,因为刚刚添了女儿,路远,孩子又小,这两年春节又赶上闹疫情。我的子侄大多都在本地发展,唯独这个侄子,大学毕业后去千里之外江西参加了工作,并娶妻生女,回家渐少,然而北方汉子的朴实和侠义之风始终未变。欣闻工作努力,且小有成绩,遂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客家新闻网摘录几件事,以慰思念之情。
勤奋好学精神没有变。
王浩从小勤奋好学。大学毕业后入职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2017年,主动请缨奔赴社建村的脱贫攻坚战场,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来到社建村后,面对一无所知的陌生环境和难懂的客家方言,他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上的障碍,只有过了语言关,才能真正融入到村里,才能熟悉村情,更好地开展工作。白天,他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近期生活情况的同时,主动向村干部和村民学习方言,虚心请教,晚上练习经常用到的短语短句。
学习农村政策和农业知识。大学所学的地质专业和农村工作毫不沾边,虽然从小生活在河北农村,但江西的农作物、水肥条件和河北完全不同,好多农作物从来就没见过。只能加班学习党的扶贫政策、上级文件和脱贫攻坚知识。熟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梳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订帮扶措施和脱贫路径。
刚来到社建村时,晚上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儿。就是凭着这股钻研劲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
如今的王浩,俨然成了村里扶贫政策的“活字典”,他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当地方言和村民进行日常交流。对于全村48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等可谓是了如指掌,对每户贫困户享受的政策情况更是张口即来。
办事踏实务实,爱老怜贫的之风没有变。
受家风熏陶,王浩从小就乐于助人。遇有家庭困难的农户,王浩像在自己家干活一样,扎到田间地头,而且是一干就是三年。
棋盘山组刘二孜,妻子因患先天性哮喘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家里缺乏劳动力,每当农忙的时候,王浩都主动帮助他抢收、抢种农作物。
上坝组戴华法,外出务工时不慎从五楼坠落,造成腰部以上截瘫,而且小儿子戴国松患有精神疾病,王浩经过多次奔走,帮助戴国松办好了残疾证。 戴家的扶贫物资都是亲手搬到屋里,送到地头。
模样、脾气没有变。
王浩从小被叫大浩,就是因为长得大胳膊大腿,胖胖壮壮,现在长成了一米八高的壮汉。你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品质没有变,始终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带着这份感情,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浩,也是有家室的人了,也要注意身体。希望今年能带上全家回河北老家过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