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记(17):曹刿论战到底值不值得称颂?
在说回齐桓公,虽然他先于公子纠返回齐国并获得齐国朝臣的支持,但是有鲁庄公并不甘心自己拥立的公子纠就这样失去齐国国君的位置,所以率领鲁国的军队进攻齐国。齐国军队虽然不怎么能打,但是这次却很争脸的把鲁国军队打败了。鲁庄公灰头土脸的丢弃了自己乘坐的战车改为轻车逃走。
网图,侵删按照《左传》的说法,在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为了报鲁庄公之前拥立公子纠的这份仇派军攻打鲁国,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说长勺之战著名并不在于它使鲁国获得了多大的胜利,而是因为《左传》中关于曹刿论战的记载。这也算是不按礼法作战的先河之战。
春秋时期的战争,能参战的基本都是贵族,打仗也是讲究礼法的,需要双方列好队伍做好准备然后随着鼓声出战。(这让我想到《易中天中华史》中易老师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时候有点奥运会的意思)
可号称最尊礼法的鲁国这次却没按套路出牌,齐国这边卯足了劲,击鼓准备出战可发现鲁国这边没有动静。估计当时齐国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一脸懵逼,什么情况?对方难道没听到我们的鼓声吗?
于是齐国只能第二次击鼓,结果和首通鼓是一个效果,鲁国那边纹丝不动。如果齐国也是不讲究的人,管你鲁国跟着击鼓不击鼓的,反正老子要冲你了,你爱动不动,那估计鲁国军队立刻就得被冲得人仰马翻。可是齐国并没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的开始了第三通鼓。
说不定此时齐国军队里有人还在猜这次鲁国会不会跟着击鼓呢?是不是鲁国一直不跟着敲鼓,这场仗就可以不打了,就可以拔营回家了?而此时鲁国却跟着击鼓了,并一举击溃了齐国的军队。按照当时的礼法这一战鲁国可以说是胜之不武,但毕竟鲁国是打胜了,但这种招数用一次好使,第二次就不一定管用了。
还是鲁庄公十年,齐国跟鲁国又打了一仗,这次不知道鲁国是不是也用了相同的招数,反正齐国再次输了。这让齐桓公开始自省不能这么耗着国力打下去了,要先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再找鲁国报仇。(当时以齐国的国力不计成本的对付鲁国还是可以把鲁国打残的,但两败俱伤的结果不是齐桓公想要的)
《左传》主要是记录鲁国历史的书,所以主观上会倾向于支持鲁国,所以才会推崇曹刿论战计谋,但在《史记》上对于鲁庄公十年的这两场战争均未做记录,因为这两场战争对于当时的齐国和鲁国无伤痛痒,对于其他国家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以太史公的历史观似乎曹刿论战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伎俩也难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