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3
这两日细读了木心先生所讲述的希腊神话。今天的读书笔记想做一个关于希腊神话的总结。
在希腊神话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若不是读书笔记不应照抄全文,我都想仔细的把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敲在笔记中。记得前不久曾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是说,为什么名著会成为经典?因为你每次阅读,都会有一种眼前一新的感觉,每次阅读,熟悉又陌生,随着时间、阅历的增长,或许再阅读这本书时,又有了新的看法。
用我的理解,就是百看不厌!
没想到,文学回忆录也能带给我这样的感受。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是因为叔叔的推荐,我信心满满地在暑假开始找到电子书阅读,却未曾料想,竟是如此的苦涩、难懂,甚至觉得,好多的一些话,都看不懂。于是,阅读的计划就被搁置。现在,通过半年的文字积累,虽然没有读多少,却觉得思维空前活跃。考研结束了,我却有一种错觉,就是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8的第一天,做的很好,坚持的也很好。手中拿着一本《文学回忆录》,竟有种安心之感。当我开启这本书,一字一句的品读的时候,发现不再像之前那样觉得苦涩难懂,相反会觉得有些意思,尤其遇到读起来拗口的句子,多读几遍,越来越觉得有意思。这个收获,觉得很不错。就种感觉,就像当初读《乐记》,虽然是古代文言文,却懂,虽说不出形,但能品其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继续说回《文学回忆录》,在梁文道为《文学回忆录》提笔写的文章《文学,局外人的回忆》中曾这么描述木心。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红楼梦》里的诗,是多少人解析过的题目,有人据此说曹雪芹诗意平平,也有人说他诗才八斗。而木心这句断语,也并非没人讲过,只是说不到这么漂亮,这么叫人服气。这就是木心,也只有木心,才会大胆说出这样透辟的句子。他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因为风格印记太过于强烈了,每一句说,自有一股木心的标识,引人一字一字的读下去,铭入脑海,有时记住了某一句,回头细想,其实还没懂得确切的意思:于是可堪咀嚼,可堪回味。
这是甚高的评价。若你觉得夸大其词,或许你可以读读下面这一段,摘自于木心的讲述。
这是一则希腊神话:
那耳喀索斯(Narcissus),猎人,非神,美少年。有仙女名厄科(Echo),啰嗦女神,迷那耳喀索斯,话更多。那耳喀索斯初与之聊,后不耐,逃,逃姿美,厄科更迷,追。那耳喀索斯不知自己美,厄科知道,求维纳斯惩罚他。厄科因爱憔悴,憔悴而死,形逝,仅余声,模仿人声的尾音,故成回音女神。
惩罚开始了。一日,那耳喀索斯猎后,热,渴,至清泉,捧水喝,见水中有美容看他,极美,无人可比拟,四目相视,默认,笑。那耳喀索斯伸手摸脸,脸消失。静候水平,脸复现,更美。脸现狂喜,那耳喀索斯欲拥抱,轻轻俯身水面,触水面,形复逝。那耳喀索斯只得守在水边,默视。久,病而倒地,又去水边,又见美容,有巧笑。那耳喀索斯决心不抚,不拥,不吻,永默视水中美容。他守水边,黑夜不见,晨复现,终年如此,那耳喀索斯守影憔悴而死。维纳斯怜其身死,变其为水仙花,伫立水中。
纪德(Andre Gide)解释那耳喀索斯,解释的好。大意是,那耳喀索斯是人的自我,在时间的泉水里发现了映影,这映影,便是艺术,是超越自我的自我。艺术不能完成真实,不能实际占有,只可保持距离,两相观照;你要沾惹它,它便消失了,你静着不动,它又显现。
我(这里指木心,第一人称)觉得艺术、哲学、宗教,都是人类的自恋,都在适当保持距离时,才有美的可能、真的可能、善的可能。如果你把宗教当作哲学对待,就有了距离,看清宗教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把哲学当做艺术对待,就有了距离,看清哲学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把艺术当做宗教对待,就有了距离,看清艺术究竟是什么——我的意见是,将宗教作宗教来信,就迷惑了;将哲学作哲学来研究,就学究了;将艺术作艺术来玩弄,就玩世不恭了。原因,就在于太直接,是人的自我强求,正像那耳喀索斯要亲吻水中的影。
而那耳喀索斯是智者,一次两次失败后,不再侵犯自我,满足于距离,纯乎求观照,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可见“禅”,东方有,西方也有,换个名称就是“悟”,彻悟,悟又从“迷”来,不垢不净,不迷不恒。那耳喀索斯就因为一度伸手触抚,又一度俯唇求吻,才使他过后保持不饮不食,不眠不动,在时间和空间里证见自我,这就是人类的自我。
整个希腊文化,可以概称为“人的发现”;全部希腊神话,可以概称为“人的倒影”。妙在倒影比本体更大、更强,而且不在水里,却在天上,在奥林匹克山上。
那耳喀索斯的神话,象征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现实主义取消距离,水即乱。这是人生与艺术的宿命。艺术家只要能把握距离正好,就成功,不分主义。
人没有长牙利爪,没有翅膀,入水会淹死。奥运会要是给动物看,动物哈哈大笑。奔走不如动物,游弋不如鱼,但人主宰世界,把动物关起来欣赏。
人类无能,又有哈姆雷特(Hamlet)特点,好空想,To be or not to be。
早先初民的智能,以为风吹孩子,风就是父亲,以为火苗就是野兽,以己度人、度世界。早古人类的疑问,是自问自答,因无人回答,故神话以人类自问自答的方式流传,人格化。此即神话之前的文学雏形。再早,是口传,好则留,坏则不留。到现代、近世,传播出版发达,却相反,坏的容易传播,好的不易流传。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诸事业以神一以贯之,以其神圣,人类会自设一种意志——女神——管束自己。此中有刚愎自用一面,也有卑怯懦弱一面。这是人类的两重性。
后世人引以为安慰的民歌,世界各地传播,大致相同。人种学家说,很多族人,印度、日耳曼、高卢、斯拉夫,等等,全出自一种族,叫雅利安族(Aryan)。奇怪,之所以艺术有世界性,是人有本质的同一性,甚至影响到动物,如人与狗的关系,此中即人性。此也是艺术所以能发生感动。
古代只有文学,没有作家,个人完全湮没。洞窟壁画,从不签名。我羡慕无为的不签名的时期,潇洒,那时艺术没有潇洒这个词。
那时哲学家不写书,学生记下,宗教家更如此,由弟子传。苏格拉底从来没有用笔写下东西。孔子也无缘可考写过东西。老子也不写,逼了,才写(过关时)。耶稣、释迦牟尼,都不写东西。荷马是文盲、盲人。
古文化是这样地结结巴巴传下来的。
人类文化糊里糊涂传下来,不是有板有眼的,而是无板无眼的。人是最弱的生物,竟然在地球上为王。人是地球的败类。人不进化的。千万年前的动物和今天一样,为什么不进化?
人类弱,又不安分。要了解人,又不让人了解自己。不稳定,不正常。动物性是稳定的,正常的。最早的文学,即记录人类的骚乱,不安,始出个人的文学。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人说难得糊涂。我以为人类一直糊涂。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这,就是木心世界中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故事,还有很多。木心,是站在希腊神话中的木心。以上便是今天的读书笔记,没有笔记,只是想将这些句子,多读几遍,总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