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T数据系统框架-核心系统介绍
简要介绍银行IT架构和数据分布,帮助理清银行业务与IT系统之间的联系。
银行IT系统概述
从功能架构上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由下到上:
基础设施层:支持各系统正常运行和扩展,包括运维、网管、系统可用性监控等
渠道接入层:实现客户由多种渠道访问银行业务系统,如CALL CENTER、ATM、 手机银行、短信平台、自助银行、外卡收单等
交易处理层:处理银行经营活动中各种业务,包括核心系统、国结系统、信贷系统等,这一层的系统往往也被称为生产系统
管理信息层:交易处理层之上,对交易处理层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账务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支持管理决策,包括财务系统、债项评级、绩效考核系统等
类似地,从功能上划分,上述4个层级依次为其他系统、渠道系统、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系统框架由其他系统进行底层支撑,渠道系统将业务指令传递给业务系统,在业务系统中完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对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支撑决策和判断。各个系统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银行的经营活动,并且遵循短板效应。如果你有很好的管理系统设计,但却没有好的业务系统数据做支撑,无法提供精确和细化的数据,那么管理系统也无法提供强大的作用。反之亦然,如果业务系统很强大,但是没有好的管理系统或渠道系统相配合,那么可发挥的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
数据由渠道系统+业务系统产生并储存在源系统之中,许多银行会建立数据仓库,从源系统获取数据-处理加工-储存计算-分发至使用数据的目标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关于数据仓库的内容会在其他文章中进行介绍。
IT系统评价指标
从技术层面,有对IT系统的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系统怎样服务于日常的经营运营,并体现了哪些系统设计理念。
处理正确性:只有将数据处理正确,这样的系统才有使用价值。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程序本身错误,或者可能是数据精度留的不够,需要在初始时设计完善。
处理效率:银行需要进行跑批也就是大批量结账处理,生成总账,日终跑批时间越短,可提供服务的时间越长,系统可用性也就越好。
开放性:有利于系统更新换代,便于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 能够利用开源软件来丰富自己的功能。
可扩展性:是否能很方便的、以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方式扩充自己的功能。例如个贷系统,如果设计出一个新的还款方式,系统是否能很好的支持,还是进行二次开发,甚至伤筋动骨的大改。
界面友好性:体现用户操作系统的方便程度,还包括本系统提供给其他系统的接口标准和方便接入。
易维护性:程序文档包括程序注释、设计说明书、使用手册等的完善程度。
交易安全性:交易出错时系统的自我纠错能力,例如系统间联动失败时需要进行回滚处理(程序或数据处理错误,将程序或数据恢复到上一次正确状态的行为)。
配置灵活性:体现在系统参数化配置,模块化设计,符合模块内高内聚,模块间低耦合(高内聚:模块各司其职,一个模块最好只负责一个功能;低耦合:减少单个模块无法独立使用或者无法移植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多的单独提供接口用于对外操作)。
平台兼容性:体现在对多种运行环境以及多种数据库的支持。
了解了基本框架之后,下面对业务系统群中最重要的核心系统进行介绍。
核心业务系统
核心业务是什么?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业务。
核心系统就是各类业务的交易处理系统。
那是不是所有的核心业务都要放在核心系统中?未必。例如贷款的账务处理,和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就不适合放在一个系统中,因为他们各自对系统的要求不同。账务处理需要的是稳定和高效(核心系统),而贷款流程则支持灵活多变(信贷系统),因此不同的功能需求适合在不同系统中处理。并且随着交易数量的增长,业务复杂度的提升,以及信息架构的发展,核心系统已经演变成了多个系统,例如信贷系统、票据系统、国结系统等,不再杂糅在一起,而是分工更加明确,各自进行专业化的业务处理。
核心业务系统的模块划分
核心系统在银行业务系统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要与其他的外围系统或多或少的发生联系,例如渠道(柜面系统),管理(报表系统)等。不同银行对核心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城商行面向的服务对象、业务种类和要求均有差异。核心系统在功能上保留会计核算、清算等最核心、最基础的功能,将财务管理、国际结算等部分剥离到外围,以支持核心系统架构的稳定。
下面对核心系统的一般模块做简单介绍。
公共业务
基础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服务与支持。
包含的交易有:冲正、利率修改、参数维护、网银证书管理、机构日结等。
客户信息
记录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人、机构同业等客户的基本信息、联系信息、签约信息、账户信息等。
对公客户需要记录:
中英文客户全称、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行业大类、行业小类、企业性质(国内/外资/合资)、企业规模(大/中/小)、注册地址、网址、中英文经营地址、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名称、财务负责人名称、注册资金、信用等级、基本账户开户行、税务登记证号码、营业执照号码、是否有外汇业务、外汇许可证号码、企业经营范围、居民(非居民)标志、保税区标志、外汇账户限额、是否是集团客户、关联单位的情泪、以往年在本行的结算业务量、在本行的贷款情况、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在本行的存款情况等。
个人客户需要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民族、信仰、爱好、家庭电话、手机、国籍、邮件地址、学历、职业、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开户证件号码、开户证件类型、投资风险承受度、在本行的贷款情况、在本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等。
同业客户需要记录:
机构名称、行业类别(保险/基金/证券/银行)、中外资标志、大额支付系统行号、同城交换行号、交换场次、代理行标志、 SWIFT BIC 、账户行标志、境内外标志、系统内外标志、存放同业(或同业存放)帐号、账户币种、账号用途、借贷评级、资本总额、最新的资本充足率、本行从客户处获得的授信额度,客户在本行获得的授信额度等。
机构管理
维护系统内各级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业务权限、上级清算行、上级行清算账户等。机构按层级划分、可分为总行、分行、支行三个层级。
用户管理
管理系统用户权限。
现金和凭证管理
包括库存现金查询、现金出入库、凭证出入库等。
存款管理
负责对储蓄和对公存款的处理(归属业务部门不同,可分为两个模块),交易包括开户、取款、存款、密码、销户等。
贷款
与外围的信贷系统密切相关。信贷系统负责贷款的审批、发放、贷后处理,核心系统的贷款模块负责会计处理,相关的交易包括:贷款开户、正常还本付息、逾期还本息、贷款展期、贷款销户、不良贷款核销等。
支付结算
主要处理银行与客户间因结算问题引起的转账处理,也包括行内机构间转账。交易包括系统内转账、银行汇票处理、商业汇票处理等。
借记卡
信用卡业务由独立的业务系统处理。借记卡的交易包括一卡通开户、一卡通存款、一卡通销户、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查询等。
资金业务
处理系统内(或系统外)的上存下借、同业拆放、同业存放、存放同业、债券回购、黄金买卖以及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的账务处理。
总账
记录每日终、每月末、每季末、每年末的一级科目(即总账科目)余额和发生额数据,日终跑批时,通过核对各分户账累计余额和总账余额来进行账务检查。
批处理
无操作界面,无需用户干预,在业务量较低的时段进行。包括业务报表生成、存款结息、存款利息计提、总分核对、试算平衡等。
外围接口
用来定义核心与外围系统正常协作所需要的一些功能设置,比如协议维护、基础数据下发等。
银行IT系统框架以及核心系统功能就介绍到这里,后续会展开数据仓库的介绍以及数据资产管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