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行业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谁又能懂我?
2016-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1986原点
豆瓣高评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启了全国十二个城市的路演,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匠心独用这些词已经不能用来描绘于细节处落不凡的大师。相比于大师轻轻地拂拭、动静之间地专注,我们却是疾如流星、马不停蹄地循坏于工作之间。
倒不是因为工作之间的不同,而是其中那一抹专注、凌驾于俗世喧嚣那一份恬静,我们却是缺了很多。虽然我是一名设计师,可我面对喧嚣与烦躁时,总少了那一份恬静。
历史厚重、工匠颇轻、独择一事、终其一生
设计师,当以此为立业之根本!
说的有点太文艺了,咱们还是看一看这次的电影海报吧!
电影海报以6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为背景
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元代“剔红水仙花纹图盘”
明代“边景昭 竹鹤图轴”
明代“自在观音像”
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
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
缩小的修复师身影镶嵌在文物残损处,
寓意历史厚重、工匠颇轻、独择一事、终其一生的匠心精神和修身哲学。
设计行业的《我在故宫修文物》,1986个人集体沉默了
看完这么极具张力的海报,忍不住啧啧称奇!既然如此,我也得露个脸,显摆显摆我设计的作品
这么漂亮的作品,想看的话后期还会有,回过头来继续说《我在故宫修文物》。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揭秘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自2016年1月份纪录片在央视记录频道播出后,得到了很大的反响。而此次记录片,把背后的这些修复师,推上了大荧幕,推到了台前,把他们在故宫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把一代大师匠心的细腻所在真实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日复一日的修复繁琐细致,精工细活
▼故宫墙外那一地的杏树,喂食的野猫
用常人所理解的繁琐、平凡的角度,去细细描述了工匠的不平凡故事,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文物修复技艺的薪火相传,人与物的相互陶冶、丰润与传承,呈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的故事。诚如设计一般,一张张图片精心勾勒,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形象。
回溯历史,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近代史屈辱的一次次劫难、英法联军圆明园、敦煌莫高窟内文物遭骗取、盗窃、损毁,文物大量流失。每每读到这一幕幕,无不痛心疾首。电影当中的这些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历史原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中,老师傅真如一股娟娟清流流入人们对艺术早已干涸的内心,我们当有独择一事、终其一生的立业态度,尤其是设计师,更应如此。
这部电影累计拍摄了超过100个小时的素材,剪辑时间长达7个月,从主创们最喜欢的3个小时剪辑版本到如今不到90分钟的成片,其艰难过程可想而知。
导演萧寒在现场表示,自己并不在意票房,对他来说,有多少人曾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纪录片,以及有多少人今后会再次购票进入电影院看纪录片,这个背后的数字,才是他对于票房真正的理解。而在创作上,自己虽然对市场做了一些妥协,但不会忘掉初衷,不会放弃,对影片注入的情感只会让自己更加坚持自己的创作热情。
作为一个畅游在设计海洋中人,我时常会问自己:现在有多少设计师能更加坚持自己的创作热情?
诚如昨日提到的快消品设计师、速成设计师,有多少人愿意打磨自己的一笔一勾勒?
设计之美,快被设计烈火燃烧了的人,也就是那个患有严重强迫症的人,愿意乐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