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她的人生珍藏了一鹿皮口袋的东西
好想去山林啊。好想在一汪清泉旁坐下来啊。然后重读一遍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以一个苍凉的开头,领我走进了那个那遥远的、神秘的、清泉流淌的、驯鹿追逐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我知道,这本书跟这苍凉的开头一样,饱经了岁月的风霜。
中俄边界,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鄂温克族人。他们住在希楞柱,信奉萨满,与驯鹿为友,逐苔藓而居,搬迁时将非必要物品储藏在从不上锁的靠老宝,过往行人有需要都可以去取用。
那么,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到底读到了什么呢?
▶ 那把不熄的火种到底是什么?
全篇以“我”为视角展现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细节。
时间在原始森林里按下了暂停键。他们在月光下架起篝火,在篝火旁翩翩起舞唱起歌谣。他们在河流边洗澡,在森林里抬头看月光。他们听着流水一样的鹿铃声,伴着星星度过黑夜。他们猎食灰鼠,喝驯鹿奶,以动物皮革交换山外的面粉和子弹。他们的情感简单,淳朴却又真挚,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在山野间出生,山川、河流、风雪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然而,他们在自然中获得,却也在自然中失去。他们敬畏自然,对生灵万物怀有真诚的敬意,却也在严寒、猛兽、瘟疫等自然的试炼下倍尝苦楚。
林克被雷电击中丧生,达西死于宿敌狼之口,拉吉达被活活冻死,瓦罗加被黑熊掀起天灵盖......男人们的退场都是戛然而止的。而女人们呢?女人们都在日日月月中慢慢枯萎了。达玛拉素日神情恍惚,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我”,“我”的一生遇到了很多人,又送走了很多人。被送走的那些人,有些是土葬、有些选择了风葬,还有一些被留在了向阳的山坡。
而留下来的人会珍藏一鹿皮口袋的东西:有罗林斯基送给列那的小圆镜子,有瓦加罗送的花瓶,有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有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有伊芙琳送的一个蝴蝶手帕,有伊莲娜留下来的皮毛画......"每当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与我来握手了。"
鄂温克族人在搬迁时,总要带上火种。达玛拉出嫁的火种更是代代相传了下来。你说这不熄的火种到底是什么?是照亮黑暗,驱散寒冷,却也是他们在命运面前顽强的生命力啊。“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 萨满伟大的悲情
鄂温克族人信仰玛鲁神,崇尚萨满。萨满是古老民族的符号,是神秘的,遥远的。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看到了她的伟大。
有人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其责任和义务。对于萨满来说,他们被赋予超凡的神力,能驱赶疾病和灾害,但是这种神力的施展总是需要代价。妮浩的悲剧就是从她成为萨满开始的。她每一次都能预知到,只要她拯救了别人,她的孩子便有一个会夭亡,但她每一次都穿起萨满服,义无反顾地去救了。试问,如果是你,在预感了悲伤的结局后,是否也能够勇敢坦然接受这一切呢?
在萨满沉重的枷锁下,妮浩的六个孩子中夭亡了四个。每一次读到这些,妮浩展现出的无畏、勇气和使命感都让我感慨和肃然起敬。她的人生集大爱和大痛,呼风唤雨却也无能为力。
▶ 现代世界的“边缘人”
鄂温克族人熬过了战争,躲过了瘟疫,却在时代的变迁面前败下阵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大兴安岭迎来了伐木的斧锯。木材一车车被运走,苔藓变少,驯鹿觅食越来越难。年轻的一代,向往山外便利的生活。他们陆续搬到了山下,接受着山外的教育和医疗,走向了山外的繁华。
“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
然而,世俗的荣誉并没有给太多土著人带去幸福。在城市里,他们吵架、他们灌醉自己,他们怀念过去,但是大兴安岭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乡,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
依莲娜是鄂温克部落的第一个大学生。她在城市看多了车马嘈杂,就感到烦躁;回到草原,她又觉得生活寂寞。她花了两年时间去画妮浩祈雨的画作,画鄂温克民族的风俗面貌,画作完成后,她投湖自尽了。
在城市里,他们内心深处充满哀愁与孤独。迟子建在《跋》中提到了一对在悉尼火车站大打出手的土著夫妻,他们没有一件行李,女的空着手,男的提着脏兮兮的塑料袋,里面是一点食物。他不躲闪,也不反抗,任女的发泄。等到她哭累的时候,一次次地递过那个装着食物的塑料袋,对她说,吃一点吧。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总是一片怅然。看来城市的灯红酒绿,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冲突啊。
“我始终不相信从书本上能学来一个光明的世界、幸福的世界,但瓦罗加却说,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有眼界去看到这世界的光明。可我觉得光明就在河流边的岩石画上,在那一棵连着一棵的树木上,在花朵的露珠上,在驯鹿的犄角上,如果这样的光明不是光明,什么又是光明呢?”这是书中让我非常震撼的一段,我把它摘录在我的笔记本里。我想起近日有亲人在纠结,她纠结自己的孩子应该在城市读幼儿园,还是应该留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我又想起这两年搞得教育届风雨飘摇的“双减”。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能比得上河流边的岩石画和花朵上的露珠啊?
以前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后来路多了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了。
“外面电闪雷鸣,雨雾蒸腾。大雨过后,一个凉爽而明净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愿它的清新之气能驱散我心中的疲惫。”读到这里,《额尔古纳河右岸》就结束了。
而此时,上海的午后恰逢雷雨大作,房间瞬时暗了下来。我放下书本,从床上赤脚走到窗前。我伸手刚触碰那夏日难得的清凉,就被闪电吓得赶紧关上窗户。后来,我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看到有同事拍到了雨后的彩虹,正七彩斑斓地挂在上海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