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施——《金刚经说什么》读书摘记

2023-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江湖微冷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第一等的不懂,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无所住即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简单地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学佛的人帮助、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对象,有对象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一切众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当我们坐得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对!要应无所住,赶快放下。“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洪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洪福还难,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难。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东方虚空,一直向东方走,这个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测量得出来?须菩提回答说: 不可以,世尊。由这里向东方走,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没有办法测量的。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东南西北叫四维,四维以外还有上下。佛问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随便向哪一方,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

为什么先说东方虚空呢?《金刚经》都是先提东方,讲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讲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东方是所谓生气方,所以要求长生、长寿,就要念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如来。药师佛是东方世界的佛国,西方世界是讲归宿的,东方世界是谈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东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善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报,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啊,你要记住啊!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如我所教你的,无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

认识真正佛法,无所住并不是放下,“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这样去修。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做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

第四品偈颂

形役心劳尘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华过眼春风歇 来往双丸无住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