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越用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1
最近有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自己微信加了很多陌生人,各种各样的群加起来数量也快过百了。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安慰”他们说,你们这算什么,我有3000多好友,300多个群。然后我就把带着数字和小红点(微信未读消息)的截图“云淡风轻”地发过去。
被我的图片暴击之后,他们纷纷得到了治愈,于是我也时常活在自己是“治愈小公举”的幻觉之中。
但每个人都该知道,这种“比谁更惨”的游戏,除了能让深浸其中的人得到暂时性的毒品式安慰,根本没有卵用。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依然得面临手机卡爆和血压升高的现实性问题。
2
某一天我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大概的内容是说如果你与某好友很长时间没互动,你们就看不到彼此的朋友圈了。
我才恍然大悟,难怪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过我所有大学同学的信息了。
我曾经说过,因为大学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也学不会的专业,所以毕业时理所当然地在就业问题上犯了难。看到曾经同一起跑线的同学都有了不错的工作,甚至很多曾经在学业上表现不如我的人也有了一份至少很像样的工作,而我还在犹豫未来往哪儿走,那个时候的我心里是又急又气,说羞愧难当也不过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会主动和任何大学同学联系。如果有人找我,我也是三两句草草敷衍过去。因为“越弱势的人,自尊心越强”嘛。
起先也未觉得有任何不妥。后来我找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也因为工作关系加了越来越多的人到微信上。
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朋友圈里早就没有了朋友。
3
在我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多年前的样子吧。那时候,我的亲戚因为是大学老师,很早就接触了计算机,也买了一台电脑在家里。
那时的我对这个新鲜事物可好奇了,周末一有时间,就跑去亲戚家上网。那还是个QICQ不是很普及的年代,网友聊天都是去各种聊天室。现在想起来,它实现的功能就跟现在的微信群聊差不多。
所有人都在一个空间里发消息,你可以选择对所有人说,也可以选择对某个人说(相当于@某个人)。不同的是,聊天室里的人全部都是陌生人,而微信不全是。
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说了什么,一个小学生跟陌生人能聊出什么呢?想想也是觉得好笑。
只记得当时对于这种行为是乐此不疲,通常就是聊着聊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还有一次,从下午4点聊到了晚上8点,连饭都忘了吃。
现在看来,当时那种行为就是纯打发时间的无效社交。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的人去网络世界里抱团取暖,追寻彼此的精神慰藉。
而微信群聊,正在加速这种趋势。
4
微信的所有功能里,我最讨厌的是这两个:「群发助手」和「@所有人」。
“我今天清理了我的通讯录好友。你也来清一清吧,看看谁删除了你。清理方法:xxxxx”
我猜你也多半收到过这句话吧。
喜欢发这段话的人通常就是那些喜欢用恶意去试探别人的人:“我知道你也不是很喜欢我,那么我……”
拜托,大姐,你能不能对自己有点信心啊。
我相信群发功能被创建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并没有),你可以群发祝福,上级可以给下级群发任务,可以通过群发做某项调查……但这种功能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了,一定是过犹不及。
一个做自媒体的群友因为很喜欢群发“分享我朋友圈的第一篇原创文章吧,支持原创,谢谢”,在忍了10次之后,我终于把她拉黑了。还有朋友乐此不疲地给你发早安鸡汤。也终究在我看到3次后分手说了拜拜。
这其中最让人忍受不了的事是,这两位都是和我私交甚少的陌生人。
在微信通讯录里陌生人占比越来越高之后,你会发现,群聊逐渐替代私聊,群发逐渐替代一对一的个性化沟通,点赞逐渐替代评论。
而「@所有人」这个功能是为了改善微信群聊体验而做,最后却违背了初衷,让群聊体验做得更差。
我的300个微信群里,有90%的群处在废弃状态,也分两种情况:要么是没人管理,广告横飞;要么是失去活力,一片死寂。
这些群,即便你发个红包进去,都未必有人抢。奇怪的是,里面的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不退群,任由垃圾信息占据自己的手机内存。简单一想也明白,现在的人都把群消息屏蔽了,管你里面发什么,我根本不看。
于是「@所有人」这个功能上线了。只要群主修改群公告,群里所有人都会收到提示。
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可有些群主喜欢一天改3次群公告,愣是把权利用到极致。于是被“激活”的群友纷纷退群。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微信的日活人数是6.5亿。在一个社交软件如此普及的情况下,你确实很难避免low逼的存在。避无可避,逃无可逃。
越来越多人把微信当成了一个营销的平台,没有真实,没有情感,有的只是虚无和迷惘。
5
我常常想,微信真的是一个熟人社交APP吗?朋友圈里真的都是朋友吗?
为什么我一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充斥满屏的低级微商广告?
为什么我看到的都是ps过度的自拍和早就过气的网络段子。
从来没有一个社交软件让我如此害怕,它占据了我醒着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却不能给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任何实际帮助。
是时候该逃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