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普世智慧经济思维

从“机会成本”来看如何选择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沁蓝说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朗读者有一期主题就叫“选择”,还记得开场白吗?

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最让我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完善

这点,大家应该都感同身受。

但究竟如何选择,有何依据?恐怕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比如,现在有两个小时,你是用来看书提升自己,还是玩游戏打发时间,还是约好友逛街聊天增进感情。

这就是一个选择题,而我们无时无刻都面临这样的选择。

究竟如何选择效用更大,这就需要我们活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

什么是机会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次优选择的成本

假设你有1000元,你可以储蓄,利率5%;也可以购买理财产品,利率8%;还可以投资实体项目,利率10%。(为了简化,暂不考虑风险因素)

那么,你选择储蓄的机会成本是100元,选择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也是100元,选择实体项目的机会成本则是80元。

那么究竟如何选择收益最大,当然是机会成本越小越好。

假设你毕业就职,考上了公务员,学校又留任授课,你自己又想创业,究竟该如何选择?

这时,可以掂量掂量机会成本是多少?

如果公务员年薪8万,留校年薪10万,那你创业的机会成本就是10万,也就是你创业的年薪不应该低于10万。

当然,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现实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是机会成本让我们关注那些被放弃的选择,因为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比如我们读书时挂科重考,看似只交了一笔重考费,其实我们的机会成本远不止这些,我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在其他地方,那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也许会多一个名字。

比如我有栋120平房子自住,看似没有问题,仔细思考其机会成本就知道究竟划不划算。

如果不自住,通过出租可以收获2000元每月,或者直接出售赚个十几万,自己在买个小点的房子。

所以即便是住自己的房子,也是有机会成本的。

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的时间、金钱、精力等都是稀缺的,用于A就无法用于B,而那些放弃的机会中不乏有一些非常好的,就像大家常说的那句口头禅,“想当初要是……就好了”。

想当初我要是去创业就好了……

想当初我要是投了腾讯就好了……

想当初我要是认真读书就好了……

想当初我要是多买套房就好了……

可是生活没有如果,放弃了就错过了

所以,不如多思考下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在一开始就选择合适的,少一些“想当初”,多一些“幸好幸好”。

机会成本,你懂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