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人格心理学的一点皮毛
今天学习的“人格”一章内容很多,我也觉得这是心理学的重点。《心理开花》第一期节目就是以反社会人格作为主题,之后也常常科普不同的人格,例如边缘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等。
一方面是因为剖析人格障碍趣味性比较强,另一方面也因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人格是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品质,是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而且能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中外显出来。(所以也与行为心理学相关吧?)
丰富、神秘且有趣,我觉得给别人讲述心理学的时候也能从人格心理学开始,毕竟例子也很多,讲起来不枯燥。(点点头。)
在听《心理开花》时主播曾说过:没有完美的人格,只有相对健康的人格。我深以为然,而关于人格是否健康也有心理学家做出过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判断人格是否健康和成熟有六个标准:
1.自我扩展能力,经常参加超越和提升自己的不同的活动,既关心自己也关注他人的状况;
2.与他人交往能力,健康成熟人格的人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有共情能力,能理解与自己不一致的三观和信仰;
3.自我接纳能力与安全感,接受自己,不自卑不埋怨,有较高的挫折容受力;
4.实际的现实知觉,能真实看待周围环境,不歪曲事实,不以自我为中心;
5.自我客观化,客观看待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也能看出现实的荒谬而跳脱出来,实事求是,不忘初心;
6.统一的人生哲学,有清晰的目标并为其努力。
很多人认为人格在生命初期形成,后天无法改变,看到以上几点自觉做不到,有点小失望。
但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却又其他看法,他把人格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贯穿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在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对或以上的冲突,形成“危机”。这些危机如果没有解决,自我力量会削弱导致人格不健全,也会影响下一阶段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换个角度想,也代表一个阶段是有解决现阶段甚至上一阶段危机的可能性的,只是困难程度会上升。这个理论把人的一生都当成完善自身的过程,活在当下努力改变的想法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