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篱笆与篱笆里的花草
最近发生好多事发现都与身份和界限有关。
比如:一位爸爸特意找来,要通过我跟孩子妈妈说改一改脾气,把孩子妈妈说动,不要对孩子太过严苛,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要让她多鼓励孩子。 另一位妈妈晚上发来让我给孩子发语音,跟孩子说要早睡,弹琴要抓紧时间,不要磨蹭……
花园里的篱笆与篱笆里的花草听到这些要求我首先第一反映心里想的是:你们把老师当什么了? 不被尊重的感觉马上蹭蹭蹭上来了,这是在要求我,这是在把我当工具使。
以前也会碰到类似的事,会和同事去诉说。但学完NLp后,我学会了温柔、和善、坚定地直接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拒绝。不会因此而再恐惧怕有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责任和关爱
这里也非常感谢秦老师,之前用身份定位的五问来帮我梳理这类问题。
附五问:
我们现在抽离对话场景看场景。在对话场景中有三个人物:妈妈,孩子,老师。那么问题来了!
1.妈妈请求老师做什么事情?老师如果做了,她是什么样的身份。
2.老师没有回应家长的请求,她是怎样的身份。
3.老师对家长共情的时候,老师是什么样的身份。
4.如果你是林老师,你会怎么做。
这两天再次思考了这两件事后,我发现了在身份定位和界限中慢慢的找到了自我。 以前听到“迷失自我”这类话语感觉很鸡汤,雾里看花没啥卵用。但现在看“自我”感觉特别实在,它正真实的存在于我的身体里,我有力量去说“不”了。
后来去翻书,在书中发现了界限与自我之间关系的这样一句话,书中说“成功地培养自我价值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自我”的存在。而“自我”是以界限的存在来确定。” 这个界限决定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的权利”“什么是我应该负责任的。”如果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花园,那么界限就是花园的篱笆。篱笆内的花草是我们自己应该呵护培育的,别人是不应该擅自闯入的。
花园里的篱笆与篱笆里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