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食品科学与饮食健康自然科普

酒啊,多一点了解,少一点误解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晋的健康课堂

前一段时间,一个美国朋友想向我了解中国的酒文化。在他看来,很多欧美人很爱喝酒,但最多只把它当作一种融入生活当中的饮食习惯,比如晚上喝点伏特加或者威士忌。因为文化的差异,我们对于酒精的仪式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最不能理解的是我们国家的劝酒习俗,也很好奇为什么很多商人把谈生意搬到了酒桌上。美国有很多酿酒的工厂,5-10美元就可以进行一次参观,跟你讲讲酿酒的过程,也会有几杯样品供你品鉴。如果你跟一个美国人谈论酒,他很可能跟你聊不同品牌、种类酒的口味、历史,亦或是跟酒相关的一些故事。但如果是中国人之间,家人会劝你“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酒少喝”,酒友会告诉你他某天和谁谁谁喝了几两白的,几瓶啤的。

在这个越来越理性化的时代里,用健康的方式理解酒文化、学会科学饮酒是每一个饮酒者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些关于酒的常识。

酒精在身体里发生了什么?

其实人体发展出代谢酒精的生理功能要早于酒精饮品的诞生。自然界并不存在酒精浓度很高的食材,少量酒精往往产生于微生物的代谢。很多其他动物也有代谢酒精的消化系统,用于消化自身产生的酒精以及含有酒精的食物,比如掉在地上发酵了一段时间的野果。

任何食物在体内都要经历吸收、消化/代谢和排出体外的过程。

对于酒精来说,吸收指其进入胃肠消化道后进一步分布在血液、脏器的过程。作为小分子液态物质,酒精可以渗透到人体大部分有体液的部分,要知道酒精的水溶性非常的好,只要有水的地方都会有酒。酒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胃和小肠,很多因素会影响酒精的吸收速率,比如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体温、酒精的种类以及饱腹程度。胃口中的食物可以对酒精起到滞留作用,减慢吸收。通过血液循环,酒精在大脑、肺、肾等脏器中迅速达到平衡,稍后也会在肌肉组织中达到平衡。

少量(少于10%)的酒精未经代谢便通过呼吸、尿液、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剩余超过90%的酒精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实人体跟烧乙醇的汽车一样,乙醇可以提供7kcal/g的能量。一个正常体重范围的人每小时可以消化6-9g的纯酒精。

酒精最主要的代谢方式是在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变为乙醛和乙酸,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酶在人体中各个脏器都有分布,而且不同人之间酶的活性和表达量也有所不同。ADH在肝脏中有很高的表达量,大部分酒精代谢发生在肝脏。

酒后的症状都是怎么回事?

很多酒后的症状都跟上面提到的两种酶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有关。任何物质在血液中囤积都会产生相应症状(就像高血糖一样),血液中的乙醇和乙醛浓度升高会让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乙醇是血管舒张剂,而乙醛有很高的细胞毒性(你可以想想自己有多讨厌装修后的甲醛)。相比于乙醇,第一步代谢产物乙醛与人体的各种症状相关性更大,比如酒后脸红和心动过速。酒后产生不同症状的人群血液中乙醛含量明显升高。此外,酒精能够直接影响到中枢神经,间接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醉酒就是这些症状的综合体。

ALDH负责把乙醛变为乙酸,这种酶的缺失导致体内醛浓度升高,产生脸红的表象。很大比例的中国人缺乏ALDH 1型同工酶,而印第安人和高加索人体内大都存在这种酶。再加上中国人本来对于酒精的吸收就快,进的多出的少,这就是为什么80%以上的中国人喝酒会脸红,而只有5%的高加索人会脸红。

什么人喝酒厉害?

男人、胖人、成年人、中国人。

肠道长的人、两种酶又多又好的人。

说实话,喝酒的能耐基本上天注定了,基因编码了两种酶表达的含量和活性。酗酒者中很少有代谢功能缺乏者(少于5%),而不饮酒者这个比例超过40%。

女性脂肪含量较高,而脂肪组织无法吸收酒精,导致酒精在其他身体部分浓度更高。体重较大的人群通过全身的稀释作用,使得酒精的局部浓度降低。

其实中国人是世界能喝酒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如果说中国人对于酒精的代谢速率是100的话,欧美人可能只有60-80。相比于其他人种,中国人的ADH有很高的活性(~90%的非典型结构)。

ADH的人体活性在5岁以后才相对完善,所以千万别给孩子喝酒,成年以前都不建议。

不同人肠道长度的不同也会有所影响,东方人种小肠普遍偏长,有更多的机会吸收酒精。

喝酒到底能不能练出来?

有些人能!但很难产生质变。喝酒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老天给的你改不了,没有就是没有。但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就像是摩擦多的部位会产生老茧,肌肉撕裂会长出更粗壮的肌肉纤维,四川人也不是天生就很能吃辣的。理论上讲,酒精的摄入会导致细胞大量分泌代谢相关的酶,长期的刺激确实能够提高细胞的代谢功能。但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基因缺乏的人来说,再练也没有用了。之前看到有基因公司推出“喝酒基因检测”的服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喝酒一点好处都没有?

嗯,一级致癌物,没有好处。

喝酒不能取暖,不能让你的心情长期变好,不能活血化瘀,小喝怡情是因为大脑被麻痹了。

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乙醇可以用来洗掉瓶子里的有机物。你想想,我们的胃口、消化道就是一个大容器,你用酒把里面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都洗掉了,对身体能好吗?

去过医院的人也知道,高浓度酒精用来消毒。虽然我们喝的没有那么高浓度,但你想想本质上我们的细胞和细菌的结构能差多少?喝进肚子里你能确保对正常细胞一点影响都没有嘛?

做菜的时候,有时候会加一点料酒来增香,其实酒精和很多有机分子能够反应,比如生成酯类物质。你确定喝进肚子里就不会产生其他有害的物质?

把酒用在该用的地方吧。

为什么混着喝容易醉?

因为你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人体内各种物质含量的变化都是连续的,一旦受到外界突变性的刺激,往往会有异样的反应。就比如你在安静的屋子里工作,突然有人在你耳边大叫一声,你会不会吓到?当我们的消化道以一定的速率吸收某种浓度的酒精时,突然改变摄入的酒精浓度,身体来不及调节,导致血液和脏器中酒精浓度突变,细胞功能紊乱。所有细胞都被“吓到了”,整个人还会好吗?

解酒的原理是什么?

说实话,网上的大部分方法我不信的。解酒的原则应该是稀释酒精、减缓酒精吸收,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点。你想想,把一块馒头泡到水里再拎出来,一定会吸收很多水份。再打个比方,水槽里堆满了各种残渣,是不是水就下不去了。这些食物也起到了保护性作用,酒精多作用于这些吃进去的东西,是不是就少伤害一点自己的器官。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一些社会原因之外,也许也跟我们的基因有关。第一我们酒量好,第二我们喝酒容易脸红。喝得面红耳赤会不会营造一种更加好的酒桌氛围呢?看到别人脸红会不会让自己更有一种把别人喝下去的冲动呢?少喝点就脸红使得很多人没有办法把饮酒作为一种日常的饮食习惯,就像文章开始我的那个美国朋友说的那样。

大家都有自己对于酒的理解,但我们都要清楚喝酒有害健康,为了家人和自己,少喝点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