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笔记术》第一部分 电子笔记(二)
第四课 妙用电子笔记术,让工作学习效率提升200%
(一).通过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的对比,引出电子笔记
今天学习完了电子笔记的全部内容,又回去看了一下前面的笔记。目前,我的听课笔记是纸质版的,我拿着笔记本看了一下,发现纸质版相比于电子的笔记有个缺陷就是对于现有的笔记无法删除,纸质版的无效笔记只能进行销毁。笔记需要不定时去回顾,略读所有笔记,把无效笔记删除,把有用笔记进行归纳整理。
(二).我对电子笔记的理解与应用
1.我对电子笔记的定义:电子笔记非纸质的文字类信息或者资料类信息
2.我的电子笔记的应用:
(1).石墨文档—————————————记录学习类笔记
(2).简书、读文斋网、汤圆创作—————写作(很久以前也会在手机WPS写)
(3)音频、录音——————— 荔枝电台、喜马拉雅、系统自带的录音软件
(4)记事——————————手机备忘录
3.电子笔记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记录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查看
(2).选择合适的电子笔记可以方便我们搜索与查找相关资料
(3)整理方便,便于保存
缺点:
(1).电子笔记工具多样,不便于选择困难症者使用
(2).电子笔记的分享受限
(3).电子笔记在使用时,不同电子笔记的导出困难
4.学习课程后引发的思考
1. 对于复用经验库:我们每天在学习或者工作中会接触很多文件资料,自己也会处理很多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我们常常是使用一次就抛弃了,或者就让它躺在我们的文件夹中。老师说我们平时接触的我们所整理或者编辑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我回想了一下我处理过的信息,我是做行政的,我所接触的东西非常广,包括宿舍管理、后勤管理、仓库管理、党建相关工作、工会基础工作、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我会回去看的比较多的是党建相关的文件和活动策划,我会在这些文件中去看看哪些是我能够重复使用或者吸收经验的。
2. 对于新学知识:今天新学了FER分类法:这个方法就跟一个流程图类似,我们先是必须有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的工作流,我们的工作流不停地汇集,然后再组成经验库,最后是汇成知识体系。这个信息-知识-经验管理的过程是我们成长与蜕变的过程,应该说是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对于经验借鉴:我比较喜欢的是在学习中去思考这些东西我是否有运用过,在提炼经验库的内容中,我确实需要加强,我可能比较习惯文字片段和图片素材而忽略了其他,后期在工作中多积累报表素材和标准流程的学习。
(三)学习笔记
若尘反馈:
1.我今天不想只停留在印象笔记里,因为所有的电子笔记工具似乎都具备了类似的功能,可以类推
2.在昨天茵茵的点评中有说到我的文章不能够一目了然,没有主次分明,希望这次有所改善
3.学习小困惑:老师说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消化知识,而非整理笔记,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把纸质笔记整理成电子笔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