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凤冠霞披,同演一出以日月为证的爱情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女孩子都曾做过如我这般类似的梦,梦里的我身着大红嫁衣端坐在梳妆台前,望着双鸾衔绶纹铜镜出神,及腰的长发如缎子般柔顺地披在身后。我母亲走过来,拿过我手上的木篦,开始轻轻地帮我梳理头发,一下,一下,边梳边念:一梳梳到发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永谐连理,五梳和顺翁娌,六梳福临家地,七梳吉逢祸避,八梳一本万利,九梳乐膳百味,十梳百无禁忌。
等母亲念完,大红的头巾便从眼前滑落,挡住了母亲微红的眼眶,外边则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我心中在隐隐期待着,能够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然后他会执起我的手,说他愿许我一出白石为凭、日月为证的爱情,并在大堂之上发誓“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噭日”,可是,还没见到人,梦就碎了,欢快的闹铃终究不能遂我心意。
我的大红嫁衣呀。我仰天长叹。
然后又想起来,其实古时候的嫁衣并不都是红色的,只因为电视上出现的大多是以明代流行的凤冠霞帔为迎亲参照,所以才会让人忍不住以为古代都是这样的嫁衣罢了。
我们古代中国的纺织术发明甚早,嫘祖采丝制衣的传说虽未能尽信,但也可见当时的衣裳制造已具备一定的技术。《易·系辞传》有云,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说明当时已有衣裳,而不像周边民族仍以纹身彩绘来遮体。当时的人们从观天象和自身生活经验处得知,早晨天未亮时,天空是黑色的,上衣如天,便用玄色;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便用纁色,而这个为表达对天地自然的崇拜而形成的‘玄衣纁裳’便促成了最初周制婚服的样子。
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周制婚礼服:爵弁(bian,四声)玄端,纯衣纁袡
爵弁玄端新郎官头戴形制如冕、色如雀头而赤黑无旒的爵弁,上穿玄端礼服,下着犹如黄昏阳光色彩的裳,裳前垂一遮蔽在身而同为纁色的皮制韠(bi,四声),脚蹬赤色鞋子。
纯衣纁袡新娘则在正婚礼时穿纯衣纁袡礼服,头戴“次”,以“纚”束发,脚着与衣同色的鞋子,拜见公婆时再换为黑色的丝服宵衣。
再者,因为自商代以来雕玉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周时已有专门的“礼制玉”,宣扬玉有七德或是十德,尊卑有度,无故不去身上玉,所以,稍微富有的贵族婚礼皆会佩带玉饰,贫苦简陋者则佩带手编环结。
秦朝婚礼:来自秦时明月汉朝婚礼:来自美人心计
汉代婚礼服:龟尾曲裾
汉朝时,婚礼开始热闹起来,黄昏迎嫁,青庐行礼习俗则不变。当时人所穿的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分为直裾、曲裾两种,一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长可曳地,行不露足,下摆呈喇叭状,形成龟尾、燕尾、凤尾等尾拖。
汉代时新穿“三重衣”,穿几件衣服就露几重领子,以遮住内衣。而婚礼礼服的颜色除黑色以外,还加入了大红色,整体显得沉稳庄重。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钗钿礼衣唐制婚礼服: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隋唐时期的时兴衣着是短上衣加长裙的襦裙,绸带高系至胸部,领口宽大,又有披帛长巾,加上衣衫上的波状连纹与花草结合而成的缠枝图案,显得风姿绰约,雍容华贵。
与此对应制成的唐制婚服,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也。因结婚乃为人生大事,普通士庶亦可向上越级着低品官服,即男的婚服为假穿绛色公服,女则“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饰以金银琉璃等钗钿,钿钗所用数量还有着品级的含义。
宋朝时的女装一改唐时宽大拖沓之风,追求瘦长之美,而婚服基本上还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衫、黑色折上巾;新娘则穿戴冠子、大袖衫,颜色仍是青色。
凤冠霞帔红盖头
明朝:凤冠霞帔
明代女子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等,基本样式仿唐宋,修长窈窕,变化多样。彼时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也用不起这种穿戴。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而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穿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用金或玉石做的坠子。
众所周知,中国历代王朝都有一套严格的服饰制度,凤冠霞帔也本只为后妃命妇所穿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落难之时曾为民女相救,日后遍寻恩人不得,登基后特许民间女子在出嫁时穿凤冠霞帔,加红盖头,乘坐四人抬的轿子。而新郎则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大红袍,腰挎大红花来迎亲。
等新郎接过新娘子,又通过三箭定乾坤,过火盆,拜天地,交杯酒等几次过礼后,二人才能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
我虽喜自民国以来态势发展便愈演愈烈的洁白婚纱,但我骨子里更偏爱中国古代的大红嫁衣,不仅仅是好看,还因为在那些看似难为的繁文缛节里头,其实包含的全是一对新人对彼此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