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藏富于民是种大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4957300/b78ff12bc4d8e9a5.jpg)
文 沁蓝
01
最近听深圳的一朋友说:
上次他去看房子,看重了一小区里最好的两栋楼王,问销售单价多少?
销售说:“对不起这两栋不卖,专门留给拆迁的农民住的。”
当时他就震惊了。
按一般的想法,这种楼王位置,理所当然开发商是要卖的,而且要卖得贵、吊着胃口的卖。
但深圳,一个小区最好的位置,属于拆迁户。
还有一个同事,在某县一偏远乡镇工作,好不容易来了个开发商看中一块中心宝地,开口就出价2000万,结果被政府婉拒了,说这块地是留给异地搬迁的贫困户的。
任开发商怎样争取,都坚持不卖。
在那里,一个乡最好的位置属于贫困户。
似乎,这与常识背道而驰,与大流截然相反。
这样的事例目前还不太多,所以才会令人震惊;如果处处可见,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可,我不禁想这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不管是官是商,都把最弱势群体的利益看得最重,做到群众的利益真正高于一切。
02
从经济学角度思考,藏富于民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从群众角度看,只有生活好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才有幸福的生活和可支配的购买力。
从商家来看,只有老百姓的购买力提升了,才可能赚到更多的利润,来促进企业的提质增产扩效。
从政府来看,只有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企业税收多起来了,才有坚实的执政基础和财力。
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目前的现状远没有这般美好。
03
最近听一个领导谈起,政府之前花大力气,甚至是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引进了几个大型文旅项目。
算起账来,怎么也不划算。
到底引还是不引,思想很难统一。
但现在回过头去看,项目落地后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附近的农家乐、民宿开始火起来了,随随便便一个小饭店也能有上百万收入一年。
连停车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真正地富了百姓,火了景区,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这笔账,着实划算。
但,没有之前的舍,便不会有今日之得。
看似是吃亏,最后却多赢。
这有一点像老子宣扬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故而,我们看待事情一定要将目光放长远,一定要将主体尽量多元化,不要鼠目寸光。
多想一想:
不是“我”,而是“我们”。
不是“我赢”,而是“大家的帕累托最优”。(从“一厢情愿”看“帕累托最优”)
希望,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开发商和从政者。
不管如何,梦想还是要有的。
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