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音乐一样去生活
节奏、旋律、合声,是音乐的三要素。
如同对音乐的选择性偏爱一样,在生活中有人喜欢天雷地火铿锵灿烂,有人喜欢细水涓涓质朴悠长。就像有人喜欢在北上广深逐鹿中原,成就辉煌交响中的一个音符、一个乐段、甚至一篇华章。也有人独爱偏安一隅,徜徉于叮叮淙淙的民谣小巷,去细数“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节奏决定着人们的作息规律,以及工作强度。旋律是我们所谓的“事业”或者叫营生。那么还有要素中的第三项也就是“合声”,我理解为也许是“副业”。那么再加上点儿或多或少的业余爱好,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点缀生活的:既能填空,而又能够画龙点睛,令人眼前一亮的华彩音符。
如同音乐语言中“强、弱、次强、弱”一样,每个人的节奏只要找对了适合自己的速度与力度,都会让自己和他人觉得舒适。
如果把每个人的生活比喻为一件乐器或歌者。那么你所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群体就是一个乐团。在需要合奏的情况下,要呈现和谐的效果,没错,首先就是找对节奏。既不能拖拍又不能过急。否则在登台演出之前你就会被请出排练现场。但是整齐并不是唯一目的,因为一个好的乐团不会去追求笼统的“大齐奏”,那只会让空气中填满呆板、单调,了无生趣。
所以怎样既能合拍,又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的安排好自己的位置,想想的确是很微妙又美妙,即感性又科学的事情。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靠直觉去感知,这样会更加率性也多了一分有趣与冒险。而不是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去计算。是的,世界如此奇妙与美妙,正是由于它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休止符是一个可爱的角色,它的长相非常圆满。在简谱中,它是数字中的“零”,又像英文中“OK!”里的“O”。是的它的确就像“ok”一样,有时代表“预备”有时代表“停止”,有时又代表“结束”。在五线谱中它更像一个按钮或旋钮,同样符合它的身份。
不得不说,有些人聊天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休止符的重要功能,导致的结果是会让听他讲述的人很累,抓不到头绪。迫于礼貌只能用痛苦的微笑去迎合。而说话的人为了“不冷场”,拼命地找话题。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像隔壁装修的电钻,所带来的效果一样钻心。当人多的时候,言来语往,东一句西一句嘈杂成一片。恭喜你被组团装修的邻居们包围了。无数话题像毛线一样缠成一团成为了噪音。它们游走在餐厅里、酒馆里、包房里、车厢里,无数的噪音此起彼伏,而噪音的制造者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关于旋律,它们或许是线性的存在。甜美的音乐常具有大量自然音阶的运用,听起来让人舒适惬意。比如《可爱的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片温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能够在“可爱的家中抱着洋娃娃和小熊们跳舞”,很可能更多的人诞生在吆喝着“酒干倘卖无……”的小巷中,不停的追问着关于“天与地”“地与家”“你与我”“我与谁”,在风雨中挣扎前行。不同的旋律交织着不同的命运,不断的起伏、反复、直到渐行渐远,渐弱或戛然而止。
合声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三要素”的概念来源于西方一样,的确西洋音乐更加注重合声的搭配,而东方音乐则偏向旋律。有趣的是偏爱合声织体配合的西方世界更注重个体的自由,而个人主义盛行的东方大国偏喋喋不休的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也许这恰恰证明了天性所在,人们之所追求,正是其所缺乏。而如同七和弦、挂留和弦、增减和弦、十三和弦一样,许多色彩和弦是凭借不和谐的属性为这个世界点缀着不可多得的美好瞬间,就像偏执的艺术家、科学家、各种倔强人士、疯子们一样,在诧异的目光中孜孜不倦的存在着。噢,多么神奇,一切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
当然还有不能忽略的是音色的问题,关于音色,先天的材质与后天的锤炼,同样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一根笛子还是埙?或者是一个圆号还是曼陀林?来自于密林、高原还是铜匠的火炉或者酋长的宫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妙乐章才是重要的事情。
尽情的演奏,聆听吧,亲爱的朋友们。音乐像呼吸,无处不在。而我,要枕着休止符去睡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