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服装街
服装街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一种特定年代的商业形式。这是一条笔直的长约几百米的步行街,两侧没有大的百货商店,都是二三层的小楼,应该是统一修建的吧,十分整齐地排列在街的两旁。记得是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二十多年前的样子了,这条街经过了一次大的翻修,之后虽然商铺在更迭,但是街道和建筑的格局,一直保持着翻修后的样子。翻修之前这条街的模样,我早就没了印象。刚翻修之后这条街大家宣传叫“银街”,相对于天津的“金街”而言的。金街算是天津最有名的步行街和商圈,大抵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而银街的名号,在当年自然也是带着一分骄傲和野心的。
这条街只有一楼有商铺,二楼或者三楼我也一直没有去过,我想大概就是一些住房和堆库存的地方吧。在刚修建的时候,一条街的商铺都是卖衣服为主的,这条街的一端,是两个挺大的百货大楼,一个叫天津商场,一个叫东方商厦,另一端是南市的旅馆街和食品街。可以想见,这些放在一起,也算是当时的一个商圈了。服装街两边的商铺的后面,就是居民区,每隔那么五六个商铺,便会有条小路,把连体的建筑分割开,就像国外常说的block街区,没有街区那么整齐,但多了份自然。这些小路通向后面的胡同,使得这条主街便有了无数的入口。夏日傍晚的胡同口,总会聚着些乘凉的人们和玩闹的孩子们,借着服装街的灯光,看球,打牌,吃着刨冰,看着攒动的人流。这条街,对于这些住在附近的人来说,就是从邻里街坊里延伸生长出来的一个商品集散地,洋气的衣服和商铺却透着那么的接地气和亲切,像是这条街道最有出息的孩子。提起自己的家,大家也都愿意说,“住服装街那块儿”,或者就简单的说,“住服装街”。没了这份亲切感,谁又会拿个步行街的名字安在自己的家庭地址上呢。
记得小的时候,自己还住附近胡同的时候,来到刚翻修好的服装街,那叫一个震撼。中间的路是平的,道路两旁有一个自然的小小的坡度,从主街到商铺几米的跨度,用深红色的花砖把平坦的路连到两边商铺的台阶边。有两栋让我印象深刻的建筑,一栋是一个四层楼高的商店,我倒是没进去过,相比于尽头的天津商场和东方商厦,算是个小商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建筑的外表面全是深蓝色的玻璃,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耀眼,而深蓝色的玻璃虽不妨碍里面的人看外面的街道,而又让街上的人看不到里面有什么,这种神秘感让它显得更加气派,整栋的玻璃从低层到高层有一个外倾的趋势,街上的一切都镜像地呈现在玻璃上,这大概是当时最摩登的风格了。另一栋是一座小小的阁楼,那上面恐怕没有钟,至少没有大钟,阁楼大概在五层楼的高度,小时候的我,在一个满街都是比我高很多的行人的街道上,还是可以从远远的就看到那阁楼,同样的,就像那深蓝色的玻璃的背后,我也没上过这阁楼。只是那远远望去阳光把阁楼外穹顶照的锃白的场景,就像阳光照在那深蓝的玻璃上的场景一样,一直刻在我脑子里了。后来,当我开在湾区的280高速上,看到左侧的山上有个阁楼似的建筑,或者走在kensington的高街上,看到同样一个深蓝色玻璃外墙的建筑的时候,思绪总会回到小时候的那个下午,那条人头攒动的步行街。
地理上的接地气同样延伸到商品上。我从未有印象这条街上卖过什么阿迪耐克的衣服鞋子,也没什么李宁安踏,都是些更接地气的本土品牌。很多牌子总会找个外文名字翻译过来,像什么米盖尔,菲尼克斯,感觉像是物质和精神在做着蹩脚的斗争。人们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尽力地用着这种方式去包装着自己的生活,而这种包装给生活带来着希望,或许这种贫乏中的希望比富足中的温吞更令人愉悦吧。从今日的视角,可以想见,这条街,亦或是这种商业模式,在品牌浪潮冲击下的快速没落,十几年前,大概我上初中的时候,来这条街买衣服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又过了几年,这条街的一半被开发商征用,推平了建了个大悦城。再之后,剩下的一半街道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已经全然没有买衣服了,大多数店铺都是关门大吉,少数开着的店铺,做着外卖的生意,除了街道的建筑,已经完全不见了当年的气派,自然也就没人提起“银街”的名号了。二十年间,周围那些胡同早已一批批地拆没了,公寓高层拔地而起,路尽头的天津商场和东方商厦,倒闭重开了几个循环,另一端的旅馆街和食品街,亦是难以为继,苟延残喘着运营着了,关于他们的故事,算是后话了。二十年前,走在这条街上,天际线完全由两旁的三四层小楼所定义,目光也就汇拢到主街上。现而今,一边的大悦城的灯光和两边的高层住宅,让寥寥的行人很难再正眼看看这条街道,建筑与地面的花砖,这种对比让这条主街看起来格格不入,当年这街道的意气风发随着那些胡同的居民一同搬走,留下了一种没有人情味儿的破败。昏暗的街灯中穿梭着外卖的电动车,现在的孩子们,不再会在这里玩耍,甚至都不知道服装街这个名字了吧。
由于两边的胡同全部拆掉改成新的住宅,这条街也只剩了孤零零的一条街,没拆的原因,可能是没人愿意开发吧,这条街的宽度,也只能容得下一条街了,很难再盖个小区或者购物中心,同时高昂的拆迁费,也既幸运也不幸地帮忙一同保留着这条主街接近原始的相貌。给这些当年在街边胡同长大的孩子们,那些天津西南角长大的孩子们,保留着他们小时候的实体照片,让他们记得纸飞机飞到过哪个店招牌的上沿,在哪个路灯杆掉头了自己的滑板车,又在哪个胡同口的冷食店里打过扑克。
今天又走到这条街道又感而发,感觉再不记录这点残存的记忆也会被新商圈的大潮席卷而空,有空再写写这条街两端的故事吧,天津商场,东方商厦,食品街,还有服装街尽头把角的那家开了快三十年的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