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故事创作练习丨蚂蚁
练习目标:用40分钟时间创作一个符合逻辑的即兴故事。
关键词:显微镜,蚂蚁
故事核:环形时空
故事(用时45分钟):
如平常一样,今天我又留在实验室,绘制标本,完成我的期末作业。昨天,我在花园中观察到一只驼背蝇在抓子弹蚁。在小蚂蚁顽抗下,最终驼背蝇悻悻而回。但这只可怜蚂蚁在战斗时断了一条腿,它艰难地爬了一阵,在离洞口一米左右的距离,它再也爬不动了。
我用镊子小心的夹起它的身体,装入试管中。"让子弹蚁咬你一口,你不会死,但你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子弹蚁也正是由此得名,被它叮咬后像子弹穿过一般疼痛。我突发奇想地想把研究这只小蚂蚁作为我的标本绘制作业。
我小心翼翼地分解它的肢体,在高清显微镜的放大下,它身体上的纹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但等等~ 这只蚂蚁的腹部纹路很独特,并不是子弹蚁的纹路。我努力搜索记忆,也没能和记忆中其他蚂蚁匹配上。“嘿,Linda,你能过来看看吗?我发现一只奇特的蚂蚁,我从没见过。” Linda是我师姐,她恰巧是昆虫学专家。
“这...可能是一种新品种”她反复观察了很久慢慢道,“也有可能是子弹蚁的变异品种。我现在还不好说,我要用高倍显微镜放大后,仔细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第二天,Linda和我一起去了昆虫研究所。通过高倍显微镜,我们发现这只蚂蚁腹部上的纹路非但与众不同,而且像是一张地图。再放大后,可以看到上面的图案居然缓缓在移动。“这是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惊叹道“它居然还活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它的一部分身体还活着。” “看,它的身体上还寄生着更小的生物,”Linda 道:“如果不是用这么高精度的显微镜观察,我们根本就不会发现。” “这是什么生物?”
起初只能看到一些密集地黑点在移动,随着精度地放大,这些点也逐渐有了形状,这形状像是移动的人和车,像......“你看!之前的这些纹路。” “这... 怎么会?”“这像....是一幢幢房子”"没错...这和我们实验室一模一样。”“哈,难道我们还会在蚂蚁身上之前发现找到它的花园。”“你在哪儿发现它的?”“就在我们实验室后面的花园。” “是这个吗?”“.......”
我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了我自己和Linda在研究所。
我看到了我自己和Linda在研究所用显微镜观察一只蚂蚁。
我们,寄生于这只蚂蚁身上。
复盘:
故事的结尾是在写这个故事前就有了的概念。开头的铺成有些繁琐,让整个故事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中间的过渡段描述没能写得更丰满。可能是生活的实践不足,所以无法有更深的代入感。但我觉得环形时空的创意还是蛮不错的,后续积累更多素材后可以再尝试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