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电影电影漫谈

假如世界没有了电,你会变成什么样子?——《生存家族》观后感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58人  抚琴听水

日本电影,总是希望通过一段故事,或平淡,或离奇,或朴实,或荒诞……给观众带来深度共鸣。这些故事通过镜头,展现人性中的某一个特别的点,在特殊环境下散发出的美丽、丑恶或复杂的光芒……

《生存家族》想要做的,就是通过表现人性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生活启示。 

一个普普通通的东京家庭,白日忙于事业的父亲回家好吃懒做,非但不愿为子女做出榜样,还喜欢说教式地唠叨两个孩子;上高中的女儿娇惯任性、爱耍嘴皮,口无遮拦又目无尊长,和上大学的儿子一样;儿子又特立独行,回到家后都懒得和家里人说一个字,偷偷暗恋着人来疯的女同学,是个典型的宅男;家里的一切操持都落在母亲身上,作为家庭主妇的她,却不敢杀鱼,面对家里人的各种毛病,也是牢骚不断,感觉疲惫不堪……

一个将各种都市病揽于一身的家庭,过着如咸鱼般无法翻身的生活,想必让很多同样生活在都市的观众,感受到无可奈何的共鸣。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日渐冷漠,恐怕是所有从都市长大的人共同的经历。出路在哪里?电影中的一家人想必和我们一样期待,能够有一天解开这个不解之谜。

而影片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这一天到来了,还伴随着一次在全世界发生的巨变。

象征人类步入电器化时代的能源——电,在某一日突然消失了,不仅各种电器无法使用,通过电池维持运转的闹钟、需要电瓶的汽车,也都失去了原有的动能……在如此的情况下,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电影中所反映的情况,想必会击中你内心深处的担心。

不明原因的停电造成的改变,是在都市安于现状的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食物无法保鲜,只能买未过期的密封速食,吃完后就陷入了粮荒;外出只能步行或骑车;网络和电器完全无法再用,只能停工停业;刷卡机不能用只能用现金消费;水也因停电而无法抽取,只能尽量多地购买市面上的瓶装水……

在这种情形下,都市人想起来都会嫌弃的乡下,成为生存必须依赖的地方。父亲决定带领一家人去机场,然后搭飞机往鹿儿岛的岳父家。女儿胡乱地收拾着行装,嘴里边极度的抱怨;父亲忙着收拾行李的时间,还不忘随时注意着自己的假发是否戴得正,怕出门失了面子;儿子一直呵护着他失效的手机,好像是自己的半条命一般,让人匪夷所思……这些在都市里养成的任性、矫情和虚伪的习惯,却好像是贴在他们身上的铠甲,以为是他们自己的保护伞,能够守护住心里的那份安全感,因此他们不需要任何他人的帮助,实际可能只是不堪一击的。只有从农村长大的母亲,务实地懂得在平时勤俭持家,多存些应急时用的私房钱,面对家里人的各种毛病,说话也是直言不讳。等到她将大笔的私房钱拿出来摆到桌上时,数额之巨大令全家人瞠目结舌地看着她,在逃难路上遇到水价不断上涨,也懂得通过多销诱惑让卖家压价,替一家人省了很多钱。

与其以隔心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如以淳朴的方式直面心灵。在生存威胁面前,单纯直接的沟通才是最节心省力的。人的本性,终归会以直截了当攻破他人心灵保护伞的形式,获取行动上的一致,保护伞撑得最厉害的人,受到的攻击也最无情。

当一家人到机场发现飞机无法起飞,父亲便仅凭道听途说,就带领一家人向大阪骑去,路遇一家野外生存达人,爱面子的父亲又拼命掩盖自己拿猫粮充饥的事实,不动声色地撕下猫粮罐头的外包装,还在饮水耗尽的时候假装有水喝,让妻子和儿女都效仿着装模作样,拿着空瓶喝水,却不愿露一点丑,也不愿请他人帮助。等到一家人终于骑至大阪,水尽粮绝又精疲力竭,却发现这里和其他城市一样断水断电。此时的父亲面对女儿爆怒的责问,却坚持说自己没有错,并没有说大阪一定没事。他的无能和爱推卸责任的习惯,终于让两个孩子和妻子忍无可忍,儿子和女儿无情揭露他的缺点,妻子无意识中的一句“你们的爸爸,就是这个样子的人啊!”听得让丈夫瘫坐在地……

在生存危机下,通过行动获取最想要的生存资源,并想方设法到达救命的目的地,是每个人在危急时刻唯一在意的。迅速通过行动让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一致,让其他的坏习惯都失去存在的权利,因为它们影响了原本正确的行动方向,违背了群体意志,势必被围而攻之。但也正因如此,多年来养成的毛病,会在这样强烈而无情的攻击下开始被改正。

被妻子和儿女无情数落的男主,目光呆滞地瘫坐在地,有一点无地自容,有一点绝望无奈,或许还有一些悔不当初。谁都会有自己难以纠正的问题,但并不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并不是不能纠正,只是一直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它的弊端无限放大化,让他人和自己都彻底认清。

骑到一家水族馆门口,见水族馆员工正在用馆中水产烹煮佳肴,接济饥民,不禁垂涎三尺,迫不及待排到队尾。不料最后一碗鱼汤,刚好被排在他们前面的母女领走,留下饥肠辘辘的一家人巴望空锅底。父亲此时又饿又难过,才知自己的自以为是和无能有多愚蠢。或许平日里,家人对他的意见他视而不见,此时,他想必已明白家里人忍受他的种种问题是何等难受。于是,放下面子、痛改前非的想法驱使他开始行动。

他向炊事员跪求给孩子一口吃的,未果后伏地哭泣,悲伤不已。这样的举动虽然无法填饱肚子,却得到了家人的谅解。他心里明白,跪求炊事员要食物,也是在跪求全家人的原谅,原谅因他的自以为是而造成的后果,原谅他这些年来的无能、爱要面子、和喜欢推卸责任的坏毛病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家人在这样的举动中看到了诚意,也不忍苛责。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男主在饥不择食之际遇到家猪,不顾一切去猎捕;重整行装出发后,遇到河水阻路也主动想办法打造竹筏运送行李,以行动来竭尽全力挽回自己的过失。家人看在眼里,眉展颜开,父亲也因他一人的彻底逆袭转变,成为一家人重拾幸福感的最大功臣。

能源消失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回归至多动模式:抓猪、杀猪、切肉、腌制、打水、洗衣、针线等体力活,通过激发大脑分泌出多巴胺,让一家人变得更加开心,家庭关系也让分工协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撮合得更加融洽。一家人久违的笑容第一次在猪圈里绽放,风趣又温情的一幕,是在都市的忙碌里无法获得的。 

一家人在猎猪时遇到的猎物的主人——田中老先生,在他们饥饿时雪中送炭,填饱肚子,教会他们在无电环境下生活的本领,同时也通过他对在美国生活的儿女的思念,让他们了解到牵挂的痛楚。尽管田中先生百般挽留一家人继续住下来,父亲顾及妻子对岳父的思念,还是坚持一家人骑至鹿儿岛,圆母亲团聚的心愿。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与其各顾各生存,不如互相扶持、帮助、理解更容易幸存。在任何劳务都可以方便购买的都市,有钱便可以搞定生活中的一切,不需要他人的帮忙,也无需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也许是在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的主要原因。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关联度减弱,舒适了生活,却孤独了心灵。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

一家人在过河时突遇大雨,悔过自新的父亲被水淹没,雨停后只捞到了他的假发,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试想如果没有这一路同甘共苦的经历,以及大家在经历中重拾的亲情,假设回到都市生活中,停电还未发生,家里的其他成员也仍然对父亲充满着抱怨,父亲的离世,又会让他的妻子和儿女有几分悲伤呢?

当一家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鹿儿岛,见到正在海边垂钓的男主的岳父、孩子们的外公时,他们的喜悦之情不仅溢于言表,更化为高声呼喊和狂奔的动力。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没电的生活中,编织、捕鱼、种植、采摘等自给自足的劳动,让每个人都充实而开心,脱离了都市中的空虚和无聊,劳动成为一家人和睦和个人幸福感的源泉。女儿不再娇气,勤于编织;儿子不再矫情,打渔晒出黝黑的皮肤;母亲不再怕杀鱼,品尝自己种植的劳动果实心甘如怡;父亲,则早已明白象征着他无能,爱面子的假发不再是他需要的东西,早在他河中死里逃生,被侥幸遇到蒸汽火车的儿女和妻子救了之后,他就释然地扔掉了它,不带一丝留恋。

原来,没有电的生活这么开心!想必观众也会从心里这么认为。但是,当某一天男主听到久熄的闹钟再次响起,听到小镇的广播里美妙的音乐声,看到海边路灯一盏盏亮起来,人们心中积聚的对电的想念和喜爱,也爆发出欢喜的烟花。或许也只有这个时候的人们,才真正明白电应该带给人们什么吧。

回到都市的生活,忙碌依旧,灯火重新辉煌,一切看上去好像没有变过。但历经过辛苦劳作的一家人,心中的那份亲情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可以烹饪出美味的味噌鱼汤,女儿和儿子不再嫌弃乡下,不仅对家人尊重有加,对家人的劳动成果更是喜爱有加。

未食言的野外生存达人,寄来了当时一家人猝不及防被拍下的一张照片,他们当时经受磨难却尚未顿悟时的迷茫、无助和疲惫的表情,被一家人以宽容、释怀、和过来人的目光,温柔带笑地看着。想必他们心里应该会感谢当时的自己,在落难时没有放弃自己和家人,也会批判一下当时的自己,为何不早些剥下那些无用的保护壳以换取真心实意的爱。当时野外生存达人一家快乐、积极的状态,成为了后来他们自己的状态,与其说这趟旅程是艰辛的避难之旅,不如说是他们脱胎换骨的变形记。 

现代社会在迅猛发展之下,生活可能会越来越舒适便利,如何能在这种变化中更好地享受,提高幸福感,却比便利本身要更加重要。相信电影中的一家人可以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的经历让他们明白,技术的发展只是锦上添花,而剥开自己心灵的外衣,以真诚对待生活和他人、投身劳动并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充实和满足,才是享受科技所带来幸福感的最佳方法。与其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如说这是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简而言之四个字——叫做不忘初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