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不曾过时
曾几何时,学习成了三点一线,家庭、学校、厕所,学生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吃饭睡觉,似乎在这紧锣密鼓的高密度的节奏中效率能实现最大化。而“劳动教育”则被扔在一角,以至于部分“高分学子”到了大学生活还不会自理,令人咂舌。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的场所,德行、体能、美育、劳动技能也样样不可少,智力先行、智力独行对于培养全面人才是一种浪费。
这几天“减负”再次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第一话题,久违的“劳动教育”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为教育改革的下一步计划。
过去我们鼓励“劳动最光荣”,而劳动不只是劳动人民的事,任何人都要通过劳动来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课余时间,老师会带领我们去田里干活,“争先恐后、热火朝天”是当时学生之间的高光时刻。我们在春天松土施肥、夏天砍柴、秋天割麦子收果实,这些活动带来很多学习之外的生活乐趣。大家一起劳动,你争我抢,生怕自己落后于别人,好不热闹。
劳动不仅光荣,而且好处多多:
一、转换思维、劳逸结合
单纯的学习是枯燥而乏味的,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听课、看书、做题活动之后,人的大脑需要调节一下思维,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而劳动教育就是这个调节阀,在户外活动中,不必考虑作业和课程,只要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即可。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近大自然,眼睛疲劳也得到了缓解,心情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二、锻炼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劳动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总是有限的,在劳动任务下发后,通过集思广益,会有不一样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有力的出力、有才的献才,成功不分你我,重在参与的快乐。
要知道在日常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团队凝聚力一定是最棒的。
三、学习劳动智慧中的“智”大于“力”
劳动是有智慧的,任何劳动技能都是重“智”大于“力”,光有蛮力是完不成复杂任务的,比如大人们常说的“腰马合一”,在劳动实践中同样是真理。
学习也一样,如果忽视学习方法的升级,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又怎能学习到书中的精华呢?只有摸清“窍门”所在,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的难题迎刃而解。
教育再也不是“唯分数论”的时代,尽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古都是。